晚潮|淡云辞酷暑,清凉迎新秋

钱江晚报 2024-09-11 00:01:41

潮新闻客户端钱江湾

处暑过后,理论上就进入了新秋时节。然而,江南的杭城与其他城市不一样,气象学意义上的初秋常常要越过中秋,到国庆前后。这漫长的一个半月,显得不尴不尬。叫浅秋么,哪有一个每天35度上下的秋日呢?叫夏天么,树上的蝉鸣声变得嘶哑寥落中气不足了。好在今年的秋老虎总体上色厉内荏,气势并不特别汹汹。

几分迟疑几分彷徨是江南初秋的特征。暑气还在殷勤地缠绵着,升腾着,说好的气温大反转几次都落了空。但晚风懂得山水的柔情,它不急不燥穿梭于林间,带来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凉意。荷池里,行道树上,隐约可见的焦糖色秋韵悄然浮现出来,那是秋风对游人的深情宽慰,也是留在大自然笺页上最细腻的笔触,苍翠墨绿的树荫上依此勾勒出一幅幅夏末秋初的画卷。

秋思何处寄,湖畔叶间寻。我看见几株梅树下,一位身着轻盈短袖的动感女子,眼眸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就一个姿势,在湖边静坐了好久,她的身影与那片焦糖色的叶子融为了一体。她或许在沉思,或许在轻叹,或许与西湖、与秋色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这既是与炎炎夏日的告别,也是对凉爽秋意的期盼。

好长一段时间没到茅家茶园溜达,寻找夏秋之交那一份久违的闲适。早上的梅岭北路依旧车流滚滚,都是奔向灵隐等天竺诸寺的人群。相比之下,路边的上茅家茶园就宁静许多。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茅家山的龙井茶园一片葱茏,几只鸣蝉在树上压低嗓子叫着,美人蕉温柔地笑于茶园中,茶香里有了一丝丝初秋的味道。我从一座茅棚小房拾级而上,登上了一道弯曲的小岭,举目览看逶迤起伏的群山,闻着棕榈树下幽幽的茶香,顿觉天地高远心清气爽。

从茶园下来,顺道进了龙井支路一侧的荷池。这地儿,一年总得来上好几回,看山看水看四时上香古道。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一泓茅家水乡的荷池,一条情系此间的小舟,远看北高峰似可伸手可及,近看藏香阁遗世独立,慵懒的晨色跃然于镜中。

虽然今年几乎游遍了西湖的十几个赏荷点,但湘湖的荷花庄还是没能光顾。有好几次来,都是黑压压的赏荷人,一条窄窄的城山路上,每个停车场车满为患,所以悻悻然转头返回没一次看成。白露过后的早上,秋池少了平常的游客,唯我与荷俱在。沿着狭长的荷花庄巡览,我仍然觉得如老友重逢。眼前还有一部分荷花风蓬正举,仿佛对着我微笑。小木桥上,一位市民对着这一方即将老去的荷花若有所思。

荷花纷纷半成子,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荷花仍然执着地绽放着,仿佛已过花甲的长者,正优雅地静度自己年迈的光阴。陪伴它们的,还有一个带着几个包子当早餐的赏荷人。这位知荷惜荷的好摄之友,一大早开始就在这里坚守了,是错过了荷花庄的花季年华吗?还是专门来详尽记录荷花由盛而衰的过程呢?我没有多问,他的执着坚守,何尝不似我每年非得看一次残荷的执念?

从沐心岛出来,沿着水边的一片芦苇丛漫行,远看咏月桥长虹卧波,静静地展露在我的眼前。经过昨晚雨露洗礼的几朵荷花,清新脱俗。它们总共不过十来朵,却开得娇艳欲滴,仿佛如冻龄美人,忘却了季节的轮换。走在湘湖的湖光里,倍觉古人说的“东阡西陌步徐徐,入望青山雨过初”的诗情画意。

在湘湖寻秋,我最喜欢清晨的湖畔风光,比起西湖来,游人更少,更为清静宜人。看了几个湘湖摄影师的佳作,愈发觉得四时湘湖,皆为可爱;一桥一亭,皆含风韵。从湘湖四方亭走到湘湖观鱼,一路林荫飒爽,碧水如翠。对岸的一个凉亭内,有两位老人彩练如风,在亭间不停地飞舞。与周遭相比,一动一静之间,皆为湖上风景。

跨湖桥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葫芦形石拱桥,犹似一条绸带绕在湘湖纤纤的美腰上,是昔日湘湖的标志性建筑。晨光熹微中,一位农者缓缓经过古桥,似从沧桑的岁月中走过。我站在新的桥梁之侧,一直目送着这位农家老哥的身影消失在桥的那一头,在简单的画面里藏了许多的意境。

经过杨堤桥边的杨时雕像时,我内心里非常感念这位昔日的老县令对修复湘湖作出的贡献。杨时之于湘湖,就像白居易苏东坡之于西湖,后人有足够的理由永远缅怀他们的功绩。我凝视着满含露珠的一片草地。晨曦给了草地一丝丝的温柔,小菇们即使如此纤弱瘦小,也要含着感恩的泪花,站成一个个铮铮的汉子。

湘湖石桥百十座,座座都有不同的风韵。越堤是一条横跨湘湖,与东面的湘堤遥遥相望的古堤,长桥如虹,犹似宝带,因桥成景,如诗如画。宋代诗人苏泂曾赞过此处“草木尽春色,山川如画图”。雨后的越堤,山色如黛,绿树揉色,水光娟秀,早秋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于一体,显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由桥爱湖,就像爱屋及乌,都是心有灵犀的双向奔赴。从越堤一直往前,进入了一个湖汊小湾,头戴斗笠的农户,划着一叶扁舟,飘然而至,好像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杏叶微黄,云水苍茫,顾盼之间,水湾间露出了浅秋的气息。

白云像飘带一样横卧于山峦之上,有二三只湖上作业的小舟静候于山水之间,四周出奇的宁静,能听得见每一声鸟雀的鸣啾,听得见风过沙沙的轻吟。蔚蓝清澈的画框里,满眼揉蓝的湖光,让我沉醉,晨风中我一动也不动,伫立了好长一会儿。

湘湖的早上,白鹭时而可遇。湖光鹭影是我最欢喜的视角。也许心里装着它,无论走到哪儿,都能与它惊喜相逢。当我从凉亭上折回旁边的支路时,看见湖里睡莲似星星点点,有一只白鹭如池上的隐者,静守于这一隅。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白鹭轻手轻脚地走在湖上,它的面前,有一簇醒目的美人蕉开在睡莲边,水中倒映着花影,这一刻,白鹭也觉得早秋的湖光静美了。

与鱼鸟为友,静观其风,也是非常治愈夏末燥热的一大乐事,它需要锤炼你的心气,让你的心真正静下来,有一种闲适迎接秋凉的憧憬,用情仔细体味,恍惚之间,自己也会变成正在游弋的池鱼。

我记得植物园玉泉鱼跃的碧莹亭独处池心孤岛,亭上有一副名联:“未若此间乐,安知我非鱼”,用的是庄子逍遥游的典故。有十几个老顾客,常在三二方桌间打牌嬉息。晨间光影柔,人和鱼俱乐。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时明时暗的池水里,它们或者隐隐绰绰,或者红鳞闪闪,好像故意在摄影人的眼前转悠。比起花港观鱼的锦鲤来,这里的池边少有人叨扰,光影也更为温婉可人。看着这些池鱼,夏末的闷热也散去了大半,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清幽之地。

从湘湖观残荷回来,我想起今年西湖赏荷,唯独拉下了小瀛洲的荷花。我决意再去看一次那里的残荷。坐着第一班过渡的游船踏上小岛,真有“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的感觉。湖上的荷花渐次凋零,只有零星的荷花还心有不甘,寂寥地开着,仿佛是扬着脑袋惆望远方。园林人员用心清理荷边杂物,维持秋荷的优雅之势。

波上平临三塔影,湖中倒浸一轮秋。酷暑将尽的“我心相印亭”,时有微凉之风掠过,水波泛着幽蓝的涟漪。趁着花港观鱼、杭饭码头等其他三个地方上岛游船还没有驶临,我抢先来拍这个小亭子。再等几分钟,这里就是岛上最热闹的地方,几乎拍不到清静纯净的画面。举目遥看,湖光浮前蒲,山色有无中,一年清秋之气正欲包抄而来。

从小瀛洲蜿蜒曲折的长桥上经过,只觉得有一股清气拂面而来,丝丝过耳宛如天籁之音。“亭亭亭”穿越了时空的霞光,特立独行于小岛之上。一对老年夫妻,相依相偎,漫步湖光之中,他们伉俪情深的背影,十分令人羡慕。

这次登岛,我主要还是为看稀罕的王莲而来的。王莲是睡莲中的“大哥大”,在偌大的湖区,平常难得一见。它一般在傍晚开放,第二天八九点钟以后就会自动闭合。九曲桥旁,硕大的莲叶边开了几朵怯生生的王莲,我见状喜不自禁。对着右侧团团如大玉盘的王莲拍了又拍。仅有的几朵王莲娇羞万状,不似旁边的紫红色睡莲如此张扬。可惜,许多游人身处仙葩境,并不识得春风面,对乳白色之中透着淡黄的王莲没有高看几眼。所以,这一会,自己倒成了王莲的独赏者,那一种窃喜自不待言。

白露以后的杭城,黄山栾淡黄娇红的花枝总是如影随形。无论在湖畔还是街道,它们或者成排组成一幅动人的街景,或者三二摇曳于河畔,鲜嫩的栾花像刚从水中捞上来一样,出落成楚楚动人的浅秋模样。一串串无患子果像丰收的桂圆,果实累累,树枝旁斜侧逸,与江南韵味十足的灰墙相映成趣,透着浅秋的时令之美。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春华秋实时。

行走在夏末初秋的杭城,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欢喜。尽管离炎热的夏日真正下架还有一二周的时间,但早晚间吹过的一丝丝凉风已让我十分知足。淡云辞酷暑,清凉迎新秋。我的内心,其实早已飞越了漫漫酷暑,呼唤着清风朗月的日子早点到来,能在温馨柔润的桂香里,与新秋的自己紧密相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