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南宋临安的中秋节

钱江晚报 2024-09-11 20:02:56

潮新闻客户端章云龙

近来研读宋史,读到吴自牧的《梦梁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其中对过中秋的记载颇有意思。

南宋都城临安的人们怎样过中秋节的呢?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值得一提的是,“月饼”一词最早也是出现在《梦梁录》中,据说吃月饼的习俗在北宋已流行开来,想必南宋朝也吃。当“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看来,月色带来的诱惑,高档酒店带来的“酌酒”“高歌”,在琴瑟伴奏下,让人享受无比。普通人家也不落后,“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节日给人以欢愉,阖家团圆给人以温暖,明月给人以希望。商人们抓住难得的黄金期,“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这狂欢,这人流,也见证着都城的繁华。

中秋,南宋临安不同阶层的狂欢不仅仅赏月。《梦梁录》中载,“八月十五日,放贡举应试,诸州郡县及各路运司,并于此日放试。”“举州贡院放榜之际,帅臣亲往院中,开拆一银牌,亲书得解人姓名,付捷音往报。”书生们的命运在这一天改变。我想,高中者定会感恩这中秋的月亮,他们多年苦读后的人生得偿所愿,圆满是中秋的底色,也是人生的夙愿。

《梦梁录》

除了赏月外,观潮又是都城临安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活动。《梦梁录》中载,“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十八日缘何最为繁盛?只因“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还有“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不单单平民百姓观潮,达官贵人也蜂拥而出。《梦粱录》还记录了观潮的第一胜地——浙江亭,这是历来是临江观潮的绝佳胜地。大文豪苏东坡有《咏中秋观夜潮》诗:“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日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八月十八日,钱塘江还有“海军演习”。军演分敌我双方,规模宏大,上千艘船舰参与。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载,“旗帜满船,上等舞枪飞箭,分列交战,试炮放烟,捷追敌舟,火箭群下,烧毁成功,鸣锣放教,赐犒等差。”这节日的水师军演,与我们想像中的“西湖歌舞何时休”是一幕完全不同的境况。除了军演,还有民间的表演。数百“弄潮儿”,每人持十幅彩旗“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这绝技,不亚于现代的高手冲浪;这勇气,彰显男儿本色;这景况,可谓惊险、宏大。

“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周密《武林旧事》)。试想一下,中秋佳节,“一点红”水灯在江面或湖面亮起,月色清冷,水灯摇曳,中秋夜,诗意。

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认为,宋代“包括了许多近代城市文明的特征”。宋朝的中秋节,我似乎窥到了中国传统社会市民文化的一斑。格调,当是宋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特征。

作者简介:章云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