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2岁的齐白石被请去鉴画,一进门,墙上就着两幅虾图。齐白石感到诧异,虾图自己只画过一次,为何还有一模一样的?更诧异的是,这两幅图他自己竟难辨真伪。 齐白石画虾,那叫一个绝,笔法精妙,无人能及。按理说,这么牛的作品,想仿造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难如登天,可事实就摆在眼前,让老先生也懵圈了。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墙上除了他的真迹,另一幅是木版水印——一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把字画复制得跟真的一样。 复刻这幅虾图的,是个当时年仅29岁的年轻人,叫杨洛书。 杨洛书是山东杨家埠村人,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宋末,明代最火爆。老百姓过年过节都爱贴年画,图个喜庆吉利,杨洛书从小耳濡目染,对木版年画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对这门手艺,那叫一个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创作,精益求精,还不断挖掘年画背后的文化内涵,简直把木版年画刻进了骨子里。 杨洛书是木版水印世家出身,七岁开始玩刻刀,十四岁跟随父亲学习制画,十八岁就精通了所有木版技艺,妥妥的刻画奇才。 杨洛书的木版年画,构图生动,刀法粗犷,色彩鲜明,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大家之手。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水浒一百单八将”系列年画。 为了创作这套作品,他专门跑到梁山遗址去体验生活,还花重金买了一卡车的梨木,可见用心良苦。作品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年画界。 木版年画制作,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叫一个复杂,堪称“刀尖上的舞蹈”。首先得选材,一般用梨木,质地细腻,好雕刻;然后是勾描,把原画的线条轮廓精准地描绘到木板上。 接下来是重头戏——刻版,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求刻工必须“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杨洛书在这方面可是高手,他独创的刻版技法,无人能模仿。 刻版完成后,就是印刷和上色了,每个颜色都要单独刻一块版,最后再一块块地套印到纸上。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才能保证色彩的准确和画面的完整。 杨洛书这一辈子,都在为木版年画的传承操碎了心。他不仅收徒传艺,还把自己珍藏的明清时期的老画版,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杨洛书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在杨洛书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加入了木版年画的创作队伍,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杨洛书老先生,96年的人生里,有近90年都奉献给了木版雕刻,他醉心于创作,更忧心于非遗传承。他留下的不仅是千余套精美的画版,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和一颗对传统艺术无比热爱的心。 木版年画,看似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木板,却承载着东方美学和古老的匠人精神。它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守护。 信息来源:《尊一声大先生——怀念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