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抖音视频火了。视频中,一位网友为了验证苏美尔泥板子的坚固程度,亲手制作了一块泥板并刻上了楔形文字。结果,两天后,泥板子晒干后正面坑坑洼洼,背面更是惨不忍睹,一摔就碎成了渣。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泥板子质量也太差了吧?”“古代人是用什么方法保存下来的?”
这段视频看似荒诞,却意外地引爆了网络对苏美尔文明的讨论。苏美尔人,这个生活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老民族,以其先进的文明程度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震惊了世人。而泥板,正是他们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之一,上面刻满了楔形文字,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方方面面。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泥板子究竟是如何制作的?又是如何保存数千年的呢?它们真的像这位抖音网友制作的泥板子那样脆弱不堪吗?
苏美尔人并非简单地用泥土捏成泥板。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黏土,这种黏土经过特殊处理,具有很高的粘性和强度。在制作泥板时,他们会先将黏土反复揉捏,直到达到最佳状态。然后,他们会用工具将泥土压平,并刻上文字。泥板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为了防止泥板在干燥过程中变形,苏美尔人会将泥板放在阳光下晒干。阳光的照射会使泥板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而使泥板变得坚硬。在干燥过程中,他们还会定期翻转泥板,以确保泥板能够均匀地晒干。
然而,仅仅依靠日晒并不能完全保证泥板的保存。为了防止泥板受到雨水和风沙的侵蚀,苏美尔人会将泥板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他们还会在泥板表面涂上一层保护层,以防止泥板受到腐蚀。
苏美尔泥板子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工具,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了解古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窗口。
抖音网友的“考古”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也引发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思考。
一块小小的泥板,引发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思考,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苏美尔文明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但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依然在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