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施总颖
近日,杭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为一位幽门狭窄10余年的患儿成功实施“幽门狭窄球囊扩张术”及“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为该消化道狭窄患儿打开了“生命之门”。
来自贵阳山区的小明(化名)在2周岁时反复腹痛伴呕吐,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被告知确诊为“胃窦多发溃疡伴出血、幽门狭窄”。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小明没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只有疼痛难耐的时候短期服用药物。
十多年来,腹痛、呕吐反复发作,小明自2岁至今,在当地已进行了五六次胃镜检查。暑期,小明随着爸爸妈妈来到浙江桐乡,腹痛、腹胀再次发作,多方打听,辗转至杭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想彻底解决这个“定时炸弹”。通过综合评估,消化内科团队为小明制定了专门的治疗方案。
“内镜下幽门狭窄球囊扩张术”为消化道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案,优点是微创、安全、创伤小,但需反复几次扩张方能达到理想效果,且容易再次狭窄。
术后半个月,小明来院准备行第二次球囊扩张术,消化内科主任汤卫红组织多次多学科诊疗(MDT),考虑到小明病史长,幽门管肥厚等因素,讨论后决定为小明行“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治疗。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就是在内镜直视下对狭窄区域进行放射状切开,从瘢痕最厚的区域开始,3~6个径向切开,打通狭窄环。
相比与内镜下球囊扩张,ERI可以延长再次狭窄的发生时间。近几年来,消化内镜的治疗设备及微创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为消化道狭窄患儿的治疗打开了新视野。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汤卫红主任医师、王忠敏副主任医师为小明进行了幽门多点一次性黏膜切开刀切开术,手术过程顺利,此项技术为消化道狭窄患儿的诊治提供了新手段。
消化道狭窄的症状表现
不同原因、不同部位引起消化道狭窄症状不同。
上消化道及食管狭窄,通常引起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胃十二指肠尤其幽门狭窄引起的症状,包括上腹部胀痛且餐后加重、恶心、呕吐、厌食,甚至无法进食。
下消化道结直肠狭窄,通常引起下腹部胀痛、排便困难和排便习惯改变。
消化道狭窄的治疗
消化道狭窄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内镜下治疗包括球囊/探条扩张术、狭窄切开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等。
外科手术方法包括狭窄段切除、狭窄口重建等。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以充气式或注水式球囊扩张狭窄段的消化道,可用于治疗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的各种良性狭窄。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治疗消化道狭窄,通过自然腔道进行操作,切开方向及切开深度均在术者直视下,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