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公交也city|活用“固定+预约”,共富小巴在路上

钱江晚报 2024-09-16 07:36:28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周夏林

“十四五”以来,我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创新突破,实现了统筹能力、基础保障、服务品质、数智水平、带动效应“5个显著提升”。车轮滚滚,辚辚向前,浙江交通推出“家门口的公交也CITY”专栏,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恬淡与美满,悠游城乡间,正式启程,看城乡公交一体化开启城市与乡村紧密相连的崭新旅途,向着更加繁荣和谐的未来疾驰而去!

今天,让我们来到丽水景宁,看他们如何创新“固定班次+预约响应”公交模式,破解山区出行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景宁,位于浙闽交界的深山之中,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受地形制约,交通不便,发展空间狭小,使得景宁经济总量曾一度排在“省尾”。

要发展,破解出行难题至关重要。近年来,景宁县持续发力“四好农村路”建设,聚焦破解山区客运服务路长坡陡、村散人稀、客流不稳定、服务不均衡等短板,创新“固定班次+预约响应”的城乡公交可持续运营发展模式,全力打通山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固定班次+预约响应”模式如何运行?城乡公交如何触达乡村的各个角落?

山区群众乘车难,难在何处?

要让山区村村通公交有多难?景宁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几个数据,景宁是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地形地貌特征尤为显著,县域内千米以上山峰779座,坡度25度以下的山地仅占全县面积的8.28%,45%的建制村地处高山远山地区。这样的地形,修路都难,通车谈何容易。

除了地势陡峭,景宁的基础交通设施也相对薄弱。据了解,景宁全县共有四级及以下公路1711公里,占全县公路里程数的89.7%,农村客运以中巴车为主,道路通过性差,村庄通达率低。英川镇后坑村的潘奶奶告诉记者,想去县医院看病或者办点事,经常是“看病配药半小时,车程三小时。”到村里的公交不是每天都有,不然只能等村里有人开车去县城捎上自己才行。

此外,当下城乡公交经营困难也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景宁县域内偏远高山群众居住分散,部分偏远乡客运班线、班次不足,加之“空心村”现象普遍,出行客流不稳定,常常出现公交车“空跑”的现象。

如何让山区群众出门有车,致富有路?今年2月,省公路运输中心专程赴景宁县开展城乡公交改革帮扶调研,通过走乡村、访农户、乘班车、坐小巴、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与景宁县共同探讨山区城乡公交可持续发展破题举措。

“固定班次+预约响应”新模式,共富小巴翻山越岭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6月,景宁的城乡公交迎来变革,国有企业长运公司与涉改企业(承包经营者)签订了车辆收购协议,所有运营的城乡公交车辆收归国有后,这也标志着景宁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完成了历史性的改革。

共富小巴

同时,针对景宁山区地貌和交通基础薄弱的现状,景宁县交通运输局在多次走访调研后,探索出一套共富小巴“固定班次+预约响应”的山区公交可持续运营发展景宁模式。

“固定班次+预约响应”模式如何运作?景宁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李海景向记者介绍,“我们前期走访了大量村镇,收集记录村民的出行需求,针对人口较多的偏远建制村,每周共富小巴固定开行3天,人口较少的开行2天,其他时间段为村民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或者电话预约出行服务。”

不止如此,当地交通部门根据春耕、秋收、民俗节庆等时节人流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共富小巴出车时间,既控制了运营成本,又能满足农村群众的出行需要。

通过“固定班次+预约响应”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景宁县41%的建制村,约1.3万山区群众的出行问题。

“现在村民有出门需求,只要扫一扫公交站牌上的二维码,或者从浙里办的‘畲乡出行’小程序都可以预约,老人也可以打电话预约。”李景海说。

共富小巴在路上

有共富小巴翻山越岭,村民的出行幸福感也大大提升。同时当地借助客运网络通达优势,拓展服务农文旅产业,构建起“运游一体”服务,先后开通等级景区公交线路5条,实现景区公交线路全覆盖。

景宁交通运输局表示,接下来将立足地域特点,进一步迭代升级“固定班次+预约响应”运营模式,以更高标准、更优服务,打造山区城乡公交可持续运营发展标志性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0 阅读:8

钱江晚报

简介: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