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什么螺能抵一栋楼?青岛贝壳博物馆中,有一只价值600万的螺,全球收藏家手中的螺加

什么螺能抵一栋楼?青岛贝壳博物馆中,有一只价值600万的螺,全球收藏家手中的螺加起来不足三百只。 青岛贝壳博物馆和大连贝壳博物馆,都藏着一件宝贝——龙宫翁戎螺,这可不是一般的海螺,而是价值连城的“活化石”。 龙宫翁戎螺,名字里就透着一股霸气,它可不是什么新物种,而是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有着5.7亿年历史的“老古董”。要知道,那个时候陆地上都还没有动物,可见它的血统有多古老。 与其他螺类不同的是,龙宫翁戎螺的壳上有一条细长的裂缝,这是它们的排泄孔,用来排出体内废物。而且它们行动缓慢,新陈代谢也比较低,能够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1879年,荷兰动物学家首次发现了龙宫翁戎螺,并将这个新物种带到了世人面前,当时唯一的标本被收藏在荷兰鹿特丹自然博物馆,成了无价之宝。 可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龙宫翁戎螺仿佛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猜测是因为它的体型太大,目标明显,容易被捕捞;也有人认为是深海环境恶劣,导致其数量稀少。 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龙宫翁戎螺才在日本被重新发现。先是1936年,日本人在高知县外海捕获了一只幼贝;接着是1937年,日本一艘渔船捕捞到了一只。 可惜的是,这两枚珍贵的龙宫翁戎螺,都在二战期间不幸被毁。 随着深水捕捞技术的进步,龙宫翁戎螺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968年,台湾省的一艘渔船捕获了一只龙宫翁戎螺,被日本水族馆以1万美元的高价收购,这价格在当时可是能买一栋楼的。 此后,龙宫翁戎螺的发现次数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钓鱼岛、台湾和南海地区,尽管如此,活体龙宫翁戎螺依然非常罕见,价格也居高不下。 作为腹足类软体动物,翁戎螺家族曾经人丁兴旺,化石记录里随处可见它们的踪影。但沧海桑田,大部分翁戎螺都没能逃过灭绝的命运,只有龙宫翁戎螺这个“幸运儿”活到了现在,而且样子几乎和五亿年前的祖先一模一样。 龙宫翁戎螺一般生活在水深50-250米的海底斜坡上,那里环境恶劣,水压高,温度低,食物也比较匮乏。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它们进化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策略。 龙宫翁戎螺的身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它们是如何在数亿年的时间里保持形态不变的?它们的繁殖方式又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才能揭晓。 龙宫翁戎螺这个历经五亿年沧桑的“活化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的存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进化的神奇力量,也提醒我们要保护海洋环境,珍惜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 信息来源:《曾经能买一幢楼的钱,被拿去买了一只螺》澎湃新闻、《快去打卡探访青岛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爱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