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更便利、打拼无顾虑、发展有奔头、融入有渠道……吴江向新就业群体传递友好

交汇点 2024-09-18 11:34:30

当前,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迅猛发展,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成为城市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吴江,新就业群体人数超过1.4万人,且以年轻人为主、新市民居多,如何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城市、共享发展成果,不仅事关社会和谐,也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围绕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这一目标,吴江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群策群力,聚焦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便利、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所需所盼,推出一批实在、贴心的举措,形成一套特色“组合拳”,持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

找准视角搭建友好场景

让城市对新就业群体更友好,首先得了解有哪些不友好、亟需改进的地方。今年以来,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两新”工委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区镇板块,深入开展“五进五问”大走访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新就业群体的困难与诉求,从而厘清友好场景的建设思路。

“人脸识别验证通过,请进。”9月1日,吴江松陵街道天铂华庭小区西门口,美团吾悦西街站点外卖小哥张乾按下门禁装置上的“人脸开门”按钮,顺利“刷脸”进入小区送餐,既不用招呼门岗,也无需繁琐登记。这样的工作体验是张乾过去不敢想象的:“进小区门是骑手配送订单的一道坎,时不时会遇到沟通问题,耽误配送时间。现在‘刷脸’就能进门,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天铂华庭小区业委会、冬梅社区与美团、饿了么、叮咚买菜等14家平台站点签订《进小区文明配送三方行为公约》,多部门联动实行“白名单”管理,将审核通过的快递外卖小哥人脸信息录入小区门禁系统,实现“刷脸”进门。目前,已有超100名小哥享受到了这项便利。

小区门禁没有人脸识别功能也没有关系。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两新”工委办公室主任山婷婷介绍,9月底,吴江将试运行“江城哨兵”平台,推出“江城哨兵·小哥码”,届时快递外卖小哥只需要扫描小区门口的二维码,通过出示通行信息,即可进小区送单。

新就业群体需要什么,友好场景就建什么。临近中午饭点,网约车司机吉伟明驱车来到吴江财智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将车停在网约车集中充电区域充电后,乘坐电梯进入商场,准备饱餐一顿。苏州物源物业项目负责人周恒立介绍,他们目前在商场地下规划了50多个充电桩,不仅价格比外面优惠,而且可以免费停车4小时,许多网约车司机不跑单的时候都愿意来这里充电,省心又方便。

进门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这些曾经困扰新就业群体的烦恼,如今有了实打实的回应。7月试点以来,吴江在主城区打造了首批25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2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另有42个友好小区推进建设中,覆盖全区8个板块,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服务配套,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

在小区、商圈有机嵌入友好场景之外,吴江还统筹用好已有的392个“海棠新享汇”服务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由于工作站点离吴江开发区物流园较近,顺丰速运庞金路综合营业点快递员冯运彩经常到里头的暖新服务驿站午休、冲凉,而让他感到更加幸福的是,前不久驿站增加了助餐服务,12块钱就能吃到一个大荤、一个小荤、一份素菜以及一碗汤。

一处处从“新就业”视角搭建的友好场景,传递出的不单是对这一群体的关心关爱,更有对他们职业特性的尊重,对他们劳动付出的理解,对他们主动融入的接纳,吴江正试图让其中的每一分子感受到“美美与共”的城市价值观,获得可感可及的友好体验。

多方“盟友”共筑友好生态

如何让新就业群体友好理念落地生根,避免友好城市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关键在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当前,吴江正广泛凝聚部门、区镇、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企业等力量,逐步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目标一致的“友好联盟”,通过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构筑新就业群体友好生态。

在多方“盟友”的共同努力下,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前不久,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吴江区总工会、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苏州农村商业银行等,针对因病、因伤住院或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就医的新就业群体,推出定制“小哥关爱专属险”,涵盖保险、体检、慈善帮扶等多重保障。其中,保险服务具有保费更低、覆盖更全的特点,涵盖重大疾病首次确诊补助(3000元)、重大疾病住院津贴(100元/天,最长30天)等,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者意外,最快能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赔付,为新就业群体撑起“保护伞”。

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发展渠道也更宽了。今年5月,吴江区总工会、区市场监管局、区外卖配送行业党委、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等多家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吴江首届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激励网约配送员练技能、精技艺。6月,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总工会开设吴江首个工会“职工夜校”,推出美妆造型、心理舒压、花艺造景等丰富课程,提升新就业群体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7月,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滨湖职业培训学校等单位,搭建“小哥学堂”综合性学习平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历提升等多元化教育培训服务,首批已发放听课证200张。

得益于“友好联盟”的支撑,吴江还不断尝试将友好场景延伸辐射到新就业群体的家庭成员身上。暑假期间,吴江团区委探索开展了“小哥暑托班”项目,选取松陵街道、江陵街道等快递外卖小哥常驻区镇的32个社区(村)办班点,为“小哥”子女贴心提供专属照护,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9月开学后,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教育局组建志愿者队伍,在东太湖度假区的吴江财智商业中心·邻暖驿站开设了晚托班,助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托育问题。

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在吴江发生:越来越多普通群众开始加入到“友好联盟”的队伍当中,力所能及地向新就业群体展露善意。吴江财智商业中心商业街上,一家名为“天天包子”的店铺门前,醒目地立着一个特殊的“广告牌”,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凭相关证明可以优惠购买4种包子类、快餐类套餐。店主马现忠说:“因为有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的辛勤付出,大家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便捷,商业也更加繁荣。我们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他们做点小事。”目前,吴江城区已有36家商户开设“邻里食堂”、暖心铺子,在餐饮、洗车、充电等方面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折扣。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加快推动友好场景建设、扩大友好服务供给,赋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更多价值内涵。”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陈烜说。

形成“双向友好”的社会共识

城市对新就业群体更友好,新就业群体在城市更有为。随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城市的推进建设,不少新就业群体切身感受到友好的同时,也萌生出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愫,渴望为“第二故乡”做些事情。结合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吴江积极搭建桥梁纽带,探索开辟新就业群体融入社会治理、融入乡村振兴的多元渠道,让这场“双向奔赴”碰撞出更多精彩故事,形成“双向友好”的社会共识。

今年7月加入“江城哨兵”志愿队后,美团吴江中山路站外卖员何兆珂每天的配送名单里多了一批固定“客户”——社区高龄老人。这些老人大都腿脚不便,买菜做饭成了一件难事。何兆珂就主动承担起爱心午餐配送工作,每天中午从社区食堂取餐,再挨家挨户上门送餐,有时还会顺手帮老人把垃圾捎下来。尽管这样一来增加了送餐高峰期的工作量,可何兆珂非但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每次送餐,爷爷、奶奶们都会热情道谢,甚至邀请进门喝茶,特别亲切。看到他们能吃上热乎的饭菜,自己心里也莫名有股幸福感。”

快递和外卖小哥走街串巷,具有片区熟、人头清的优势。利用这一特点,吴江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组建“江城哨兵”志愿队,吸纳他们以“随手拍”等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或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等志愿服务。从居民“最熟悉的陌生人”,到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许多“小哥”在此过程中逐渐找到归属感。

除了参与社区治理,常与餐饮单位打交道的外卖小哥还扮演起了“食安吹哨人”的角色。每次等待取餐的间隙,外卖员刘世斌总会从兜里取出一张任务清单,对照检查商家的卫生状况、健康证信息等,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告知店家并向社区反馈。以成立全省首个外卖配送行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契机,吴江招募30多名外卖小哥担任社会监督员,超200名骑手参与市场监管宣传工作,在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反餐饮浪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将目光从繁华城区转移到广阔乡村,一部分新就业群体正在这里发光发热。杨琼彩是横扇毛衫产业园抖音电商孵化基地的一名主播培训老师,利用自身职业优势,她将电商直播与当地传统毛衫产业相结合,帮助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掌握短视频平台的操作和运营方法,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道路。如今,在吴江有关部门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批带货主播、直播达人走进田间地头,利用直播平台为乡村富民产业撬动更多销售机会和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坐标系中创造人生价值。

吴江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张霞认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如同群星,既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创造者、守护者,“我们将围绕中心工作,挖掘更多适合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的领域,让他们牢牢聚拢在党组织周围,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脉络,为共建乐居之城注入新动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周成瑜

0 阅读:0

交汇点

简介:江苏移动媒体第一品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