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些社区拒绝出具《代理人推荐函》,市人大代表邓明鉴建议改善

在2025年1月18日的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政府参事及市侨联副主席邓明鉴发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声音,提出了《关于我市进一步解决“扰民证明”“劳民公证”问题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发布不仅是为了回应民众的实际需求,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的完善与落实,尤其是在有关社区服务的方面。
本次建议的提出,源于2019年市司法局的全面清理工作。当时,市司法局联合各级行政机关对自设的证明事项进行了审查,共计清理了861项。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行政程序得到了精简和优化,依然有不少市民在实际操作中遭遇了困扰,尤其是在社区盖章出具证明的过程中,许多当事人屡遭“拒之门外”。
实际问题:法律空白与社区执行的矛盾
根据2023年6月26日市民政局等部门印发的《通知》,涉及到的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中,明确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服务流程。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某些社区的管理者以《代理人推荐函》的内容未在《通知》中的“附件4”中列明为由,拒绝出具相关文件。这一行为不仅让当事人感到困惑,也激起了广泛的不满。市民在寻求法律帮助与证据支持时,却被相关部门无端拒绝,面临四处信访的困境。许多市民对此感到无奈,而这种困扰无疑打击了政府公信力与民众的信任感。
邓代表在发言中指出,问题的出在于《通知》中未能系统地列出所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当服务的事项,导致社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误解与偏差。社区的基层工作者们在面对法律规定时,缺乏足够的指导和准确的理解,从而形成了执行上的不一致性。
解决建议:确保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邓明鉴代表提出了三条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市社工部应当在近期对《四清单一目录》进行全面的更新与完善,尤其是对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瑕疵问题进行梳理与反馈,确保法律条款能够被真正落实于基层、服务于民。
其次,建议在《四清单一目录》中增加一种防止“教条主义”的规定。一旦发现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服务事项,应及时查明法律依据,确保当事人可以依法获得所需的证明,避免因社区层面的误解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邓代表强调,应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四清单一目录》的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减少瑕疵问题的出现,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此次建议的核心,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府的每一项政策,最终都应落到服务民众的实质性上,而不仅仅是建立在纸面之上的条款。通过更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社区服务机制,切实解决民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使政策真正能够为民生服务,提升居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社区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同时还需增强与民众的沟通,理解和体察民众的实际需求。这种政策上的倾听与反馈,能够为今后的行政工作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提升政策效果。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法律与政策的完善必然需要不断的调整与演变。面对基层服务领域中不断显现的问题,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态度进行变革。邓明鉴代表所提出的建议,无疑为解决当前困扰社会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期待未来在市社工部的积极推动下,能见到更加便捷、高效且透明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真正让法治的光辉照耀每一位市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