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水映衬仲山红叶美如画——苏陕协作高港淳化对口帮扶工作纪实

新华报业网 2024-09-18 19:37:41

2017年,地处苏中平原、长江之滨的高港与关中平原、仲山北麓的淳化正式结对。八年来,在“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指引下和“苏陕协作”机制框架下,4批共135名高港党政干部和专技人才奔赴淳化,与20万淳化人民共同绘就了一幅“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历史画卷,经长江之水浇灌的仲山红叶更显明艳动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八年光阴,弹指一挥,留下的是1314公里隔不断的“山海情”,留下的是一个个环境整洁的村庄,留下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留下的是一栋栋智能化的大棚,留下的还有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产业协作,夯实两地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础

位于淳化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淳化县工业园是咸阳北四县(原国家级贫困县)中较早一批被认定为省级的工业园区,农业品加工业是园区的主要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农产品加工科技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不足、毛利润低、税收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一批以往的优质企业变成了“僵尸”企业,濒临倒闭。

2018年以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驻淳帮扶工作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产业方向、优化产业政策、加强基础配套、强化龙头招引、加快产业协作”的工作思路,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县委、县政府围绕主导荞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政策,吸引了一批批荞麦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园区。淳荞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荞麦相关食品为主的企业,企业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研发了一系列功能食品,已陆续投放市场,其中以即食饸饹为主打的西北传统美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年销售已经突破5000万元。

“企业多了,效益好了,但是基础配套还是跟不上。”淳化县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广建说。针对这一问题,驻淳帮扶工作组先后从苏陕协作资金中整合3000多万元用于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和孵化器建设,目前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区已经建成,投资近2.6亿元的企业孵化器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标准厂房解决了企业落户难的问题,孵化器又解决了落户企业后期研发合作、员工培训、人才安置等一系列问题,真的是把苏陕协作资金用到了实处。”淳化县发改局局长吴宏说。

“项目是园区的灵魂”。为了能把优质项目招得进、留得住,驻淳帮扶工作组积极与后方协调对接,2023年底,淳化县工业园区与泰州港经济开发区结成共建对子,县工业园主要为泰州港经济开发区相关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原料代加工,泰州港经济开发区为县工业园提供项目策划、招商引资、产品对接等服务。同时在两地商务(招商)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形成了委托招商、互补招商以及协作招商等一整套联动招商新机制。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及时准确将掌握的合适招商信息提供给淳化方面,协助招引并帮助洽谈。2024年4月,在高新(高港)方面的帮助下,淳化县成功与江苏华翱洁净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投资建设陕西生产基地。该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仅历时5天;从签约到投产,仅仅只用2个月时间,创造了淳化招商史上的神话。“我们的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建成投产,完全得益于苏陕协作机制,让我们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更加便捷高效。”华翱洁净科技(陕西)公司负责人涂春兵说。

消费帮促,打通农副产品入苏的“最后一公里”

“没想到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咸阳人现在成了泰州人,泰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咸阳扶贫农副产品泰州仓负责人胡长乐如是说。2018年底,受公司委派,胡长乐来到泰州筹建咸阳扶贫产品泰州销售基地。在驻淳工作组和高新区(高港区)相关部门的关心、配合下,他很快在寺巷街道找到了合适的场地,建起了泰州第一个陕西扶贫产品中转仓。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这个扶贫产品仓已形成了“2家线下门店+600多个销售网点+10辆冷链配送车”的配送销售能力,年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本来以为销售会受疫情的影响,但实际上我们销售额还是在逐年上升。”胡长乐笑着讲道。

“陕货入苏的关键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而这一公里在于好的协作机制。”高新(高港)驻淳帮扶工作组组长姜志新说。近年来,高新(高港)各相关部门通过发布扶贫产品目录、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会员消费、召开专场推介会、帮助设立陕西农副产品专柜等形式,千方百计助力陕西农副产品在泰销售,已累计实现销售1.2亿元以上。

“去年我们本地的苹果每公斤销售价格上涨了1元左右,还供不应求,这里面就有苹果进入了东部市场的原因。”淳化县果业中心主任仙建军这样解释。

济困助学,强化困难群体的保障工作

驻淳帮扶工作组坚持把提高对困难群体的帮扶质效作为对口协作的重点,花大气力研究推动社会帮扶的方式方法,创新“三步法”工作举措,助力淳化织密社会帮扶网络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找准帮扶对象、确定帮扶方式、发动各界参与,这就是我们的三步工作法。”姜志新说。

在平时工作中,驻淳帮扶工作组有意识地加强与当地民政、人社、乡村振兴、慈善协会等部门单位的对接联系,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等平台,建立帮扶数据库。动员发动驻淳“三支”队伍,在学校、医院、农村主动寻找困难群众和帮扶项目,汇总研究、确定帮扶对象清单及帮扶方式。同时,积极争取来自高新(高港)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用足用好各方资源,共同发力落实帮扶资金和项目。高港区红十字会在看到前方工作组提供的帮扶清单后,主动认领淳化县城关小学医务室建设项目,出资15万元用于内部装修和设备采购;区残联对照清单向淳化敬老院捐赠价值6万元的轮椅30个;口岸街道戴集村向淳化3所小学赠送价值2.5万元的图书1100余册;口岸街道、许庄街道商会助力淳化“99”公益捐,定向捐赠用于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各会员单位累计捐款9.8万元。

“四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淳化,看到这里的贫困家庭,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求知欲望,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参与帮扶的决心。”陈建是高港区馨语志愿服务队负责人,2021年,他带领4名志愿者代表来到淳化,在驻淳帮扶工作组的陪同下,走访慰问困难群体。在了解到很多困难家庭的孩子学习生活条件艰苦,有的甚至因为贫困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的情况后,他们当即决定每人结对帮扶两个孩子,每年定向捐赠一定数额资金,直至孩子高中毕业。这一爱心善举至今已经延续了四年,受助的孩子也由最初的10个,变成了30个。2024年7月,在驻淳帮扶工作组的倡议下,高港馨语爱心助学基金在淳化县设立,基金工作章程规定“从淳化县小学阶段家庭困难的品学兼优学生中先期确定受助对象30名,馨语基金每人每年帮扶1000元,直至高中毕业”。由此,一片爱心被固化为一种稳定的帮扶模式。

2024年8月20日,“淳化县贫困大学生资助仪式”在淳化县民政局会议室举行,20名即将入学的贫困大学新生每人拿到了5000元助学金。这笔10万元的助学金由驻淳帮扶工作组向爱心企业募集,定向捐至民政专款账户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

近两年,驻淳帮扶工作组已累计争取高新(高港)各类社会捐助款物396万余元,支持经济落后村14个、产业项目3个,帮扶学校2个、敬老院1个,受援群众达141人次。驻淳帮扶工作组连续两年被淳化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公益众筹先进单位”。

结对共建,打造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十里塬村位于淳化县西北部,2022年与高港区刁铺街道关桥社区结成共建对子,村书记魏铁峰与驻淳帮扶工作组组员结成帮促对子。“三年了,我学到了很多,村庄也是大变样,老百姓富了,村子美了。”魏铁峰说道。

“四方双结对”活动开展以来,在驻淳帮扶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魏铁峰每年都会去高港看看,看村庄环境整治,看基层治理,看集体经济发展,每去一次他就会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点子。

如今,十里塬村基础配套完善,村民服务中心、党建广场、乡村振兴展示馆、百姓大舞台、非遗民俗馆等一一落成;村容村貌整洁,柏油路、行道树、彩绘墙、运动场应有尽有;集体经济发展,以菌菇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产值达到6000余万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108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200余元。

居集村位于淳化县西南部,是淳化县第一个苏陕协作示范村,也是驻淳帮扶工作组的党建联系点。

近年来,在驻淳帮扶工作组的参与谋划下,该村明确了“发展荞麦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居住条件、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工作组协调苏陕协作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村荞麦全产业示范园建设,荞面加工厂、荞麦面包工坊、荞面饮料生产线、荞麦产品展示馆等先后建成,与相关大院大所合作研发的荞麦系列功能食品先后问世。“有了苏陕协作的好机制,我们有信心把荞麦这个小产业做出大文章。”居集村所在车坞镇党委书记宁静说。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冬季严寒,广大农村地区缺少供暖设施,老百姓烧煤取暖的成本比较大。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驻淳帮扶工作组将居集村作为试点,推动实施墙体保温改造提升工程。先期选择2个自然村作为试点,加装外墙保温层,取得明显效果,老百姓普遍反映取暖成本降低。目前已推广至整村,今后还将继续向全县推广。

“苏陕协作的成效明显不明显,关键是看当地干部群众的笑脸多不多,我们已经看到了!”姜志新这样说。

(孙卫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