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用好党建红色画笔绘就和美乡村图景

上游新闻 2024-09-19 18:45:13

初秋时节,走进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一项项产业欣欣向荣,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张张笑脸真诚质朴……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这背后是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用好党建红色画笔,积极绘就产业经济兴旺、农民生活美好、乡村治理高效的和美乡村图景的具体实践。

党建赋能提升产业多元内生力

这段时间,万年社区莲藕种植大户田光庆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凌晨5点就带领工人,在其承包的莲藕基地里采收莲藕,争取将一条条肥硕白嫩的莲藕尽快送入农贸市场,送上消费者的餐桌。

“我在万年社区种植莲藕有13年了,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大,莲藕产量和品质一年比一年好。”莲藕基地负责人田光庆说,今年这些地种了莲藕,明年就要不得了,又要换地块种莲藕了!

为什么要换地?换到哪里去?

“当然还是在万年社区呀!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很适合种莲藕,明年我还会扩种160多亩!”田光庆说莲藕是单季作物,同一地块一般只栽种3年,超过年限莲藕便容易患病,品质差、产量低,但早在多年前,他就和社区其他种植大户达成了“换地”协议,根本不用愁莲藕种在哪。

“换地”协议怎么来的?怎么个换法?

万年社区党委书记肖志艳说,社区是典型的涉农社区,农业耕作面积达3000亩,良好的耕作条件吸引了种植大户前来开展农业种植,但多数做个一两年就不做了,问及原因均是:种植的作物不适合连续在同一地块种植,必须换地,社区不能换地的话,大家只能到别的村(社区)去。

如何留住种植大户,成了摆在万年社区“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万年社区党总支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种植大户诉求,并组织种植大户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多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种植大户形成了“换地”协议。比如:莲藕地与水稻田互换、西瓜田和水稻田互换,春耕水稻种植大户与秋季中药材种植大户轮作,形成了农业种植良性循环的好局面,解决了种植大户换地的后顾之忧,有效保障了居民土地流转基本收益,留住了种植大户。

近日,屏锦镇万年社区6组,社区干部了解种植大户(左)水稻收成情况。

田光庆今年已与水稻种植大户方正生达成了“换地”协议,方正生现在的田拿给田光庆种莲藕,田光庆现在的田拿给方正生种水稻。“大家都很乐意换地,互帮互助,而且对种水稻来说,种过莲藕的土地很肥沃,水稻种下去后,每亩可以省肥料钱200元呢!”方正生说。

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近年来,万年社区抓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强引擎”,把基层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方式,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帮助居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

近日,屏锦镇万年社区6组,社区干部了解种植大户(中)种植情况。

党建聚能提升组织引领驱动力

秋天的万年社区,丰收黄中透出彩色的浪漫。院墙上“柿柿如意”的彩绘、围墙上“农家小筑”的土陶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目之所及皆是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破烂不堪的小乡村,充斥着“鸡生鹅鸭满天飞,臭气熏天饿臭铺”的景象,人居环境、乡村风貌十分堪忧。

时间拨回2023年6月,那时,屏锦镇入选第二批“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按照工程实施,将对万年社区7、8组51栋的农家院落,进行农房品质提升、院落颜值提升、村落价值提升。

这本是件好事,居民却犯起了难,打起了“退堂鼓”。99.95%的社区居民统一“战线”:房子是一辈子的心血,万一改造不好把房子改坏了怎么办,怎么也不能拿出来改造。

居民不理解不支持,就要撂挑子当“甩手掌柜”?那不得行!为了推进项目建设,万年社区党员干部多次以入户走访、院坝会等形式,对聚落农房、院落情况摸底,了解居民建设美丽庭院的需求和改造意愿,做到户户“拍照建档,意见归档”,并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户、组长会等,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干在先、做在前”,推动工程建设。

“我来,我是党员,把我的房子拿来改造当样板房,改得好与坏我都承担。”万年社区7组居民党员邹代怀毫不犹豫地说。

2023年11月,屏锦镇启动项目建设,对邹代怀的房子进行改造,历时1个月的改造,老房子焕然一新。“以前我们家是彩钢屋顶,大风吹容易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改造后,换成了传统的瓦屋顶,牢固又好看,外墙也刷了乳胶漆,还修了大门和蔬菜园,美观还很实用,像城里的小别墅一样。”谈及改造,邹代怀打心眼里欢喜。

改造后的农房焕然一新。

“我想改,可以从我这里继续开始吗?”……看到邹代怀房屋的变化,居民改变了思想,改造意愿强烈。改造期间,社区党总支还积极动员居民按安居、宜居、乐居三种改造类型分别投资投工投劳,充分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了党员干部及群众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村庄建设的良好局面。

“我家经过改造,旧房变新房,看着舒服,住起安逸。”居民谈起“千石坝·万年稻里—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带来的改变,脸上笑开了花。

近日,屏锦镇万年社区7组,居民在改造后的屋前浇花。

党建蓄能提升治理协同凝聚力

“多谢社区干部的关心和帮扶,现在我的身体在慢慢恢复,太感谢你们了!”近日,万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接到社区居民李学权的一通电话,在120秒的通话时间里,他连着说了5次谢谢。

李学权今年68岁,是社区的特困人员,2021年9月检查出患有肺部疾病,近年来每逢换季,他都会因肺部疾病进行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后发现个人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用超过承受范围,加之意识淡薄,便未按照正常的流程办理出院,万年社区了解到情况后,考虑到李学权的特殊情况,便为其垫付了医药费,并对他进行了多次劝诫。

“自己真的不该逃避自己的责任,应该承担错误。”事后,李学权后悔地说,以后他一定走正规程序,不给社区添麻烦。

“党建既能赋能、聚能,也能蓄能,一次小小的帮扶,不仅能切实解决居民的困难,还可以凝聚民心,为基层治理添加动力。”肖志艳说,事情发生后,社区也将此次事件,当成了典型案例,讲解给了居民听,让居民们引以为戒。

近年来,万年社区把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的问题放在第一位,社区干部、网格员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开展走访,重点监测农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家庭成员变化、帮扶政策落实以及返贫致贫风险变化等情况,重点关注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困难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为更准确及时了解居民诉求,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万年社区社区健全党总支领导下的治理体系,提高党总支治理能力,严格落实“141”基层智治平台运行,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25件,累计完成网格事件208件,切实以“微网格”撬动“大治理”,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张晓庆文/图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