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折射监管思维的更新

齐鲁晚报 2024-09-20 16:29:59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针对最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公开征求意见。

对比现行标准,新国标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更为严格。比如,新国标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5亿辆,电动自行车给公众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火灾隐患也引人关注。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去年,全国接报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就高达2.1万起,且事故数量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国标强调电动自行车的阻燃性能,限制塑料配件的使用比例,无疑是必要的。如此规定显示着对电动车安全性能的重视。相信这些标准的实施,一定能从源头上减少因产品质量引发的电动自行车自燃事故的发生。

除了对安全性能的强调外,新国标的另一个看点是做了不少“减法”。在现行标准中,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配备脚踏装置,也就是俗称的脚蹬子。按照这一要求,不少地方将是否有脚蹬子作为判断电动自行车的标准,甚至拒绝为不具备脚蹬的电动自行车挂牌,引发诸多争议。不少消费者认为,电动自行车脚蹬子“有电不用蹬,没电蹬不动”,完全是摆设。

针对这一情况,新国标明确“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将是否配备脚蹬子交予厂家自行决定。

“新国标”的诸多修改,折射出监管思维的变化。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新国标体现了抓大放小的原则,放弃了那些不被广泛认可,跟关键性能关系不大的标准,对阻燃性等关键性能则予以强化,并增加篡改难度。

这一思路的改变,体现出务实的态度。如此一来,能够有效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规改造,这对于保障交通安全的意义是重大的。

在为“新国标”点赞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监管思维发生了变化,新旧国标“切换”时可能会产生不小的社会成本。比如,在生产方面,虽说相关部门承诺“新国标”正式发布之后,会给予生产企业6个月的过渡期,用于设计、生产新产品。此外,还将多给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便于商贸流通企业消化按照老标准生产的库存车辆,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市场反应如何,尚不可知。

在这方面,相关部门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为实现新旧国标之间的无缝衔接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评论员朱文龙)

0 阅读:23

齐鲁晚报

简介:山东省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