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江苏靖江:“工业锈带”蝶变“大江风光带”,频现“江豚逐浪”

新华报业网 2024-09-20 18:35:51

上周末,长江靖江段牧城公园附近,一群江豚保护志愿者正通过大屏实时观察江豚,画面里,一个江豚“四口之家”正在江面追逐嬉戏。“江豚逐浪”的情景频频出现,成为长江生态持续好转的有力证明。

近年来,靖江市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长江靖江段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面禁捕,江岸边的“工业锈带”蝶变为大江风光带,52.3公里长江岸线生态如画。

江豚“天天见”

“8月22日,恒大东江面,7:30,风力3级,拍到2头。”

“8月29日,上午8:10,3头同框。中午12点,8头左右。”

“9月8日,观景平台,7头一起追小鱼吃。”

……

这是23名靖江江豚保护志愿者自发记录的笔记内容,记载了今年8月22日以来,长江靖江段江豚出现的具体时间和点位。

“江豚都快成‘新靖江人’了,偶遇并不难。”江豚保护志愿者翟彬告诉记者,最近20多天,大伙儿几乎跟江豚“天天见”。最多的一天,拍到了10多头。

摄影爱好者关于“江豚偶遇不难”的感受,也得到了专业科研团队的验证。2021年至今,长江江豚调查队已在长江靖江段进行百余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江靖江段稳定栖息着2个长江江豚族群,种群数量约40头,两个族群的活动都很频繁。

“连续几年的禁渔,长江流域的水生环境已经有所好转,江豚有充足的饵料。靖江还坚持将三分之一长江岸线列为不开发区,这部分‘绿色’岸线,目前是江豚的主要活动场所。”靖江市农业农村局禁捕科科长沈林宏介绍,2016年靖江市组织编制了《长江生态岸线保护规划》,提出“3个1/3”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明确“1/3绿色发展”,以资源优化倒逼绿色转型;“1/3开发性保护”,尊重生态系统,绵延沿江景观;“1/3永不开发”,保持生态原貌。今年志愿者们还记录到母子豚、宝宝豚,这表明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靖江段可能已经从江豚的长途旅行逗留地升级为繁衍生息的家园。

珍稀物种相继出现

在靖江能随意偶遇的珍稀物种,远不止长江江豚。

近年来,靖江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长江禁渔、沿江码头治理、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等措施,加快构建“九港水美、百里岸绿”的生态格局。

2021年12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靖江被划为核心区。该市以涵养“百里最美江岸”统揽沿江生态修复和景观提档,相继建成牧城生态园、大桥生态园、音乐花海广场、东线第一帆公园、渔忆长江湿地公园等标志性工程,连片6.4公里、近4000亩的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每年接待服务游客百万人次以上。

夕阳西下,新桥镇新合村的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绿意盎然,5年前,这里还分布着码头、工厂、鱼塘。靖江市在全省范围率先完成36个沿江岸线占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累计清退沿江企业12家,腾退生产岸线7.1公里。通过岸线留白,原先江岸边的“工业锈带”已经蝶变为大江风光带。

水质变好了,天空变蓝了,越来越多的动物“做客”靖江、“恋上”靖江。

今年6月,靖江摄影爱好者王跃先在滨江新城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雉。5月,在马洲岛上,观测团队观测到极危(CR)物种黄胸鹀。2月,23只“鸟中国宝”东方白鹳出现在马洲岛湿地,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在全球仅存数千只。

一城“护渔”人

长江小桥港段,编号“苏靖护鱼31902”的护渔船正在巡逻。驾船的于兴国原是渔民,长江禁捕后,响应号召,成为一名护渔员。

2019年,靖江市打响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帮助上岸渔民转产就业。当年底,全市1031艘渔船、4983名渔业人口全部上岸。长江靖江段比全国大多数地区提前一年完成全面禁捕。

如今,靖江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渔业中队中队长张伟和于兴国已成为老搭档,一起巡江,一起劝阻钓鱼人,共同承担护渔任务。“护渔员多次为执法行动提供帮助。”张伟说,退捕渔民对江边出鱼处了如指掌,而这些地方往往是违法人员最喜欢的藏匿地。

长江禁捕后,靖江市将9艘渔船改造成护渔船,护渔队人员达20名。此外,靖江市还通过公布禁捕举报热线等方式,向市民开放监督平台,使得打击非法捕捞的效率大大提升,“群防群治”的优势尽显。

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靖江市提出空间“留白”、岸线“增绿”、环境“出彩”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沿江湿地保护率达60%,位居江苏省前列。

靖江水美“豚”先知。9月13日,翟彬又一次发布图文:“长江靖江段,怀孕的江豚妈妈还带着一头小江豚!”这难得一见的画面迅速“引爆”网络,让网友们直呼“稀奇”“活久见”,也愈发感叹“江豚真的很爱靖江”。

随着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靖江将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秀美画卷沿着最美岸线尽情铺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