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将时光对折: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极目新闻 2024-09-20 18:51:24

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通讯员李茜鄢静慧

9月22日,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有“平分昼夜”之意,亦有“平分秋色”之意。自此,天地逐渐转冷,万物由盛转衰,可以明显感受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浓浓秋意。

秋分时节的景象极美,桂花飘香、丝竹之乐入耳

本期《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我们邀请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程韬光,为您解析相关诗词。

程韬光教授以诗意的语言感慨道,“秋分将时光对折,既有丰收季节的喧哗繁盛,亦有收获过后的空旷冷寂。文人墨客借此谈思念之情、诉离家之愁、说人生之味,将千种万种风情汇入诗中,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古人笔下的斑斓秋色中感悟人生。”

元稹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写了诗,他在《秋分八月中》写出了秋分时节的季节特征——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程韬光教授解读,元稹在诗中将秋分时的景情交融,将一卷秋分气象图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抚琴弹起古老的南吕调,时令八月,秋风吹起,天空高远。白云飘飞。夏天雷声远去,秋分时,天地间万物归于寂静,寒气和暑热达到平衡。忽然看见南飞的大雁,心里又怎能不让人生出秋凉的感慨?

下面这首明代哲学家陈献章的《楚云台偶作》,描绘了秋分之夜宁静深远的楚地秋日景象,武汉的黄鹤楼也成为诗人在秋分时节歌咏的对象——

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其一

明·陈献章

小立三人静楚云,水田漠漠向秋分。

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

白沙子全集,陈献章《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武汉图书馆馆藏古

程教授介绍,陈献章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书画家,也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心即理”,强调内心修养与道德实践。秋分之时,诗人独自站在楚云之畔,眼前水田辽阔,秋色渐浓。远处的山峰仿佛在微笑着指引归途,而黄鹤楼前的明月,宛如旧友相伴。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秋日景象。

秋分时节的景象是极美的。宋代诗人谢逸在下面这首词中,写出了秋分时节河清海晏的祥和之景。秋分时节的秋已经过了一半,到了金秋时节,风是清凉的,晨露也透着清冷。圆月高悬,普洒清辉,桂花也开了,香气四溢。如此月圆之夜,想象这仙宫中霓裳羽衣翩翩起舞,歌舞升平,丝竹之乐彻夜不休,这正是人人向往的祥和之景。

点绛唇·金气秋分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离别故土、思念友人、感怀身世,是秋天诗人写作的热门

我们从武汉图书馆中还找到了一首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一首秋分诗《送学官成都》——

送学官成都

明·汤显祖

扁舟黄叶向秋分,江楚天西满白云。

到得玉堂无一事,文翁真作梓潼君。

玉茗堂全集,汤显祖《送学官成都》,武汉图书馆馆藏古籍

程韬光教授介绍,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文辞华美、情感丰富、思想深刻著称,尤其擅长运用梦境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批判,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在这首诗中,诗人写道:秋分时节,乘坐小舟,看到黄叶飘落,天空湛蓝,白云飘荡。想起自己到达朝廷后却无所事事,文翁真的成为了梓潼君,不由在惆怅中寄情山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下面这首明代著名政治家张居正的秋分诗,写作于湖北荆门——

宿荆门寄怀郢中知旧

明·张居正

秋分气已厉,原野莽萧森。我行未越疆,已觉离思深。

解辕造山馆,山馆霭沉沉。朝行畏霜露,夕息忆重衾。

飘雪出远岫,落叶辞故林。已怆物候变,况惊离别心。

违顔旷庭彩,恋侣解朋簪。徂途指有馀,归鞅杳难寻。

引领飞鸿翼,迟尔江上音。

程教授介绍,张居正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分时节离别故土、思念友人的情感。描绘了秋分时节的气候特征,以及秋天原野的萧瑟景象,以雪和落叶为意象,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通过对自然物候变化的感慨,联想到人生的离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友情珍贵的深刻认识。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以离别和思念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张居正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古人有“悲秋”的传统。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境遇,会让诗人对秋天产生不一样的感怀。

寄王叔采

明·谢榛

忆昔清洹上,踟蹰别右军。十年殊未见,一字不相闻。

漂泊应怜我,迢遥几梦君。苦吟先白发,多病后青云。

独滞周南日,还空冀北群。飞花怅春过,明月感秋分。

天外鹤孤唳,风前兰自芬。稚圭如旧识,宁复北山文。

程韬光教授介绍,明代诗人谢榛是著名的布衣诗人,一生浪迹四方,未曾入仕。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忆过去与友人分别的情景,感叹十年来彼此音信全无。诗人自怜漂泊无定,梦中思念友人,同时感叹自己早生华发,疾病缠身。诗人在周南滞留,感叹时光流逝,春去秋来。最后,诗人以鹤孤唳、兰自芬比喻自己坚守高洁,期待与友人重逢,共同追忆往昔岁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是个另类

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的《秋词二首》被许多研究古典诗词的专家所喜爱。

程韬光教授曾经写作了《碧霄一鹤——刘禹锡》,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刘禹锡的“好心态”在《秋词二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程教授说,《秋词》之一的首句指出自古以来人们面对秋天常有的悲凉感受。次句的转折表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观点,认为秋天比春天更加美好。第三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晴空,一只鹤高飞于云端的景象,寓意着诗人高洁的情怀。末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诗情被此景所激发,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第二首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诗人通过对山明水净、夜晚霜降以及树叶颜色的变化来表现秋天的清新与静谧。诗中“数树深红出浅黄”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树叶由绿转黄、由黄转红的色彩变化。诗人登高远望,感受到秋天的清新“清入骨”,与春天的繁华喧嚣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宁静淡远的喜爱之情。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颜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气概和情操,让我们从中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程韬光教授说。

0 阅读:26

极目新闻

简介: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