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收回东交民巷,但以美英两国为首的洋人对此不屑一顾,毛主席

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收回东交民巷,但以美英两国为首的洋人对此不屑一顾,毛主席下达命令要求一个礼拜内外军必须撤离!现在看来,不得不佩服伟人的大智慧。   东交民巷,一条不足千米的小巷,却承载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与崛起的历史,今天,漫步在这条巷子里,西式建筑与中式四合院交相辉映,游人如织,一片祥和繁荣的景象。 然而,谁又能想到,就在7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夜城”,霓虹闪烁,歌舞升平,却是属于外国人的天堂。   东交民巷的由来,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彼时,清政府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节节败退,被迫与英、法、美等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传教、居留,于是,东交民巷这片紧邻紫禁城的区域,便成为了外国使馆区和公共租界,俨然一个“国中之国”。   在那个屈辱的年代,东交民巷成为了外国人在华的乐园,这里有气派的使馆建筑,有豪华的洋行公馆,有时髦的舞厅酒吧,洋人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着殖民地的特权和奢靡生活。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排斥在东交民巷之外的中国老百姓,他们被禁止进入东交民巷,即便是附近的居民,也常常受到洋人们的欺凌和侮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就是那个时代民族屈辱的写照。   东交民巷的存在,象征着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不息,然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东交民巷依然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象征。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开进城区。当解放军战士们迈着矫健的步伐,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东交民巷经过时,老百姓无不热泪盈眶,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解放终于到来了!   然而,以美英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并不甘心就此退出中国,他们龟缩在东交民巷的洋房里,拒不接受中国人民的解放大业。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当机立断,下令限期外国军队撤离。美英等国虽然百般抵抗,但在解放军的强大威慑下,终究不得不夹着尾巴灰溜溜地离开了,1950年1月,解放军战士们正式进驻东交民巷,将一块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砸得粉碎,东交民巷,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毛主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指引下,新中国对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进行了全面清理,接管外国在华企业,清查冻结美资产,收回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强占的土地……一系列雷厉风行的行动,彻底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斩断了剥削中国人民血汗的黑手。   今天的东交民巷,已经成为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们穿梭在老北京胡同与洋楼之间,聆听着导游讲解这里的前世今生,墙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标语,时刻提醒着人们那段屈辱的历史,年轻的一代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报国热情。东交民巷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崛起的历程,它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的精神源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东交民巷的沧桑巨变,给了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发奋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东交民巷的前世今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艰辛历程,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就是要汲取前行的力量,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