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0岁的海员告诉我,澳大利亚巨型海胆泛滥,数量超过2000万,它们干饭能力一流,还喜欢成群结队的觅食,就连海底岩石都被啃的千疮百孔。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物种,可他们同样面临着严重的生物入侵难题,如今又有一种海洋生物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它就是海胆。 据报道,有超过两千万只巨型海胆在澳大利亚东海岸肆虐,将海洋生态环境搞得乌烟瘴气。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在很多国家都被视为珍馐美味的海鲜,在澳大利亚竟然无人问津。 那么,这些海胆要怎么解决呢?不少澳大利亚专家表示,虽然咱们本国人不喜欢吃,但是海胆在中国很受欢迎,可以出口给他们。 事实上,澳大利亚的海胆处理工厂,已经打开了我国的市场,双方的合作还将进一步升级。 海胆在中国是一道备受追捧的美食,无论是刺身、寿司,还是海胆蒸蛋,都让人垂涎欲滴。这种文化差异,也引发了人们对饮食习惯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要知道,海胆可不是吃素的,一只两只的倒是影响不大,但如果是成千上万只聚集在一起,对生态的打击那将是致命的。 它们会疯狂吞噬海藻,导致大片海藻森林消失殆尽,海底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更可怕的是,失去海藻的保护,海底珊瑚礁也暴露在危险之中,面临着被侵蚀的风险。 面对这场生态危机,澳大利亚政府并非无动于衷。他们鼓励渔民捕捞海胆,甚至还尝试引进天敌。 但现实很骨感,这些措施收效甚微。一方面,澳大利亚厨师对海胆的烹饪方法知之甚少,难以将其变成吸引食客的美味佳肴;另一方面,引进天敌也面临着环境适应性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 其实澳大利亚海域本身就存在海胆的天敌,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把这些天敌都抓去卖钱了,所以海胆的数量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了。 岩龙虾、海獭等生物惨遭过度捕捞,数量锐减。没有了天敌的压制,海胆的数量自然就一路狂飙,更要命的是,海胆这玩意儿生命力极其顽强,繁殖能力更是惊人。一只雌性海胆一次能产卵数万甚至数十万颗,这谁顶得住? 也有人把锅甩给了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在他们眼里,海胆处理起来麻烦,肉又少,压根就不是什么美味。相比之下,龙虾、螃蟹这些海鲜显然更受欢迎。 其实这场生态灾难也离不开自然因素,“气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为海胆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再加上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简直成了海胆的“天堂”。但天堂的另一面,却是生态的噩梦。 澳大利亚的海胆危机,只是全球生态问题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科技创新,再到文化交流,都需要多管齐下。 相信未来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找到更有效控制海胆数量的方法,或者开发出更便捷的处理技术,让海胆也能成为澳大利亚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可持续发展的饮食观念,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信息来源:《澳东南沿海海胆泛滥当地人望出口中国作美食》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