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赶飞机,于是在手机上叫了车,却一不小心标错了上车地点,导致司机过了40分钟才接上她,最终没赶上飞机,只好花958元改签。事后,女子竟认为出租车司机有责任,将他告上法庭! 事发那天,小慧要飞去外地谈一笔重要的生意。常年在外跑业务的她,对赶飞机这事儿可谓是轻车熟路,深知早高峰的凶险。因此,她特意定了闹钟,打算早早出门,留足时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可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前一晚小慧跟朋友聚餐喝多了,一觉醒来都8点多了,而她的航班9点半就要起飞了! 8点07分,小慧终于冲出家门,打开手机叫车软件,焦急地等待着司机的接单。等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个叫赵师傅的接了单。软件显示,预计8点半前能到。小慧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司机能按时到达,时间应该还来得及。 然而8点28分,赵师傅按照导航的指引,准时到达了小慧设置的上车地点时,却发现空无一人。一看小慧没来,他赶紧给她打电话。结果才知道,小慧把上车的地方给标错位置了!赵师傅看正值早高峰,绕过去肯定要花费不少时间,建议小慧取消订单再打一辆,但小慧却认为再打一辆肯定赶不上,于是拒绝了赵师傅的建议。 之后赵师傅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接上小慧,小慧上车后,赵师傅也知道情况紧急,二话不说,一脚油门踩下去,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机场。一路上,他不停地观察着路况,尽量选择不堵车的路线,平时至少要30分钟的路程,这次只用了20分钟就到了。 然而,尽管赵师傅已经尽力了,但小慧最终还是错过了航班。看着离去的飞机,小慧欲哭无泪,只能重新购买了当日10点30分的机票,为此额外支付了958元的改签费和税费。 事后,小慧越想越气,认为都是因为赵师傅迟到才导致她误机,于是向网约车平台投诉,要求赵师傅赔偿她的损失。 而赵师傅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安全及时送达的义务,之所以会迟到,完全是因为小慧自己标错了上车地点,还指挥他绕路。最后二人只能让法官来评判谁是谁非。 那么,在这起网约车误机事件中,司机是否构成违约?乘客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网约车平台又是否应该为此事负责呢? 在本案中,赵师傅已经按照导航的指引,准时到达了小慧最初设置的上车地点,是由于小慧自身的原因导致上车地点有误,并要求赵师傅绕路,最终延误了时间。按照合同来说,赵师傅没违约。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了小慧的全部诉讼请求,认为赵师傅已经尽到了安全及时送达的义务,而小慧自身未预留充足的时间,是导致其误机的主要原因,应当自行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次判决让大家很关注,到底网约车司机迟到害乘客误机,应该谁来负责? 有人认为,乘客作为消费者,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网约车平台和司机应该对乘客的误机承担更大的责任;但也有人认为,乘客自身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免因为自身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现在网约车越来越方便了,不过也有越来越多因为打车没赶上飞机而闹矛盾的事儿。简单来说,网约车平台就是连接乘客和司机的桥梁。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有人认为,网约车平台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仅仅是为乘客和司机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并不直接参与到运输服务中,因此不应该承担责任。 但也有人认为,网约车平台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应该对司机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并在发生纠纷时,积极进行调解,维护行业秩序。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网约车平台的责任认定尚无明确规定,这也给相关纠纷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未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相信网约车误机责任认定问题将会得到更清晰的界定。 原文刊载于红星新闻2023-08-23关于“女子早高峰打车误机起诉索赔被驳,法院:未预留必要交通时间,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