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的权力?内蒙古乌兰浩特,女子在自己店门口的玻璃上张贴招聘信息,被城管要求接受罚款,如果不交罚款就把她的手机号给封了!女子哭诉说:我在自己店里的玻璃上贴招聘信息到底影响谁了? 一家小小的月子餐店,因为一张A4纸招聘启事,意外卷入了舆论的漩涡。老板娘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发个招聘信息,却被城管告知影响市容,将面临高额的罚款。 招聘启事,随处可见,似乎是城市里再普通不过的景象。但在这起事件中,这件小事却成了法律与现实之间巨大鸿沟的缩影。城管部门的执法依据是什么等问题,随着事件的发酵,引发了公众的深思。 2024年9月18日,老板娘觉得店里人手不够,就打印了一张招聘启事,贴在了店大门的玻璃上,希望路过的人看到来应聘。 可就是这张简单的A4纸,却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城管认定她的行为属于乱贴小广告,违反了相关规定,需要接受罚款,如果不接受处罚的话,就把她的手机号码给禁用。 事件曝光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对老板娘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城管部门的执法过于僵硬,缺乏人性化;也有网友质疑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性,认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一刀切”现象,忽视了具体情况的差异。 当地有关部门见状也是很快做出了回应,称执法人员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解释说明不到位,导致女老板产生误解。最终城管撤回了对老板娘的处罚,取而代之的是批评教育,责令其进行改正。 尽管对老板娘的处罚取消了,但该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城管部门执法依据的模糊性,是导致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对于“乱贴小广告”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这就给了执法人员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容易导致执法尺度不一,甚至出现选择性执法的情况。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一些法律法规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人性化。以“乱贴小广告”为例,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城市市容市貌,但如果将所有张贴行为都视为违规,显然过于简单粗暴。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例如对于一些内容健康、形式规范的招聘启事,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张贴区域,既方便了市民,也维护了城市秩序。 而执法人员在与群众沟通时,更是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换位思考。在这次事件中,如果执法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向老板娘解释清楚相关规定,并告知其改正的方式,相信就不会引发后续的争议。 此次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交媒体,在监督政府执法行为、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才使得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法律的公正执行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一方面,公民也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参与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来,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意识,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也要体现人文关怀。 这张A4纸,引发的不仅是一场关于城市管理的讨论,更是对法治精神、人性化执法以及公民社会参与的深刻反思。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类似的事件能够越来越少,执法过程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信息来源:《内蒙古一商户店门口贴招聘广告被罚款?官方通报》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