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施耐庵文学奖揭晓,鲁敏的《金色河流》等五部作品获奖

新华报业网 2024-09-24 18:35:50

交汇点讯9月22日,第六届施耐庵文学奖终评评审会在兴化圆满落幕,5部作品脱颖而出,分别是鲁敏的《金色河流》、魏微的《烟霞里》、李宏伟的《信天翁要发芽》、郭宝平的《范仲淹》和林棹的《潮汐图》。兴化本土作家顾维萍的《大河之上》获特别奖。

“施耐庵文学奖”全称“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是以“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命名的文学奖项,旨在鼓励当代汉语长篇叙事艺术的深度探索与发展,推动汉语长篇叙事的创新与繁荣,进一步提升汉语长篇叙事作品的影响力,为未来汉语言文学艺术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可能性。第六届施耐庵文学奖于今年7月启动,初评评审委员会从74部参评作品中,以两轮投票的方式产生了20部入围作品提交终评评选。

本届终评评审委员会由毕飞宇、何向阳、丁捷、丁帆、陈晓明、孟繁华、郜元宝、张清华等专家学者组成,参照茅奖、鲁奖评审细则,从专业性、科学性的角度对评审流程进行了优化。评审过程由兴化市公证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公证,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9月22日,评审会经两轮投票选出最终获奖的5部作品。

评委们从文学性、艺术性的角度,对多部作品进行客观点评。大家认为,入围终评的作品体现了2022、2023这两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极高水平,题材广泛、主题多样,聚焦社会现实、关注时代进程;5部获奖佳作更是从历史、社会、人性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社会变迁和人文精神,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经过前五届的评选,我们欣喜地看到,施耐庵文学奖已颇具声望,越来越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与认可。”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表示,施耐庵文学奖有着正确的评奖导向、严格的评审程序和严肃的评审纪律,成功举办六届,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文学奖项,成为鼓励作家创作、引导读者阅读、促进文学进步的重要窗口和重要渠道。

自2011年设立以来,施耐庵文学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逐年提升,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历届施耐庵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和获奖作者更是相继斩获全国性大奖,其中,上届获奖作品《回响》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并与《繁花》等优秀获奖作品被翻拍为大热电视剧。5届以来的23部获奖作品有4部获茅盾文学奖,充分体现了施耐庵文学奖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已经成为推选优秀文学作品、鼓励现实主义长篇创作的有力抓手。

“兴化自古以来就是一方拥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情怀温度的土地,涌现出一大批以施耐庵为代表的先贤名哲。”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林峰表示,施耐庵文学奖一路走来得到海内外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茅奖风向标、影视源富矿”效应不断凸显,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施耐庵文学奖一定会以鲜明的独立性、独特性在文学奖项中独树一帜,成为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通讯员夏子轩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董鑫

0 阅读:0

新华报业网

简介: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