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严查!”河南新乡,一男子拉48吨货,经过地磅却显示70吨,超重21吨,被罚款10500元,男子认为地磅有问题拒交罚款,但收费站却以滞纳金为由让男子赶紧交钱,事后男子申诉16次仍无果,而遭遇这一情况的货车司机,不止他一个……
(信息来源: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315》)
“明明没超载,凭什么罚我这么多钱?!”货车司机李先生怒火中烧,手里攥着一张交管部门开具的罚单,上面赫然写着“超载21吨,罚款一万多元”。这笔巨款对于李先生来说,几乎是他几个月的辛苦钱。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他明明按照规定装载货物,怎么就成了“超载大户”?
事情还要从几天前说起。李先生像往常一样,满载着货物从卫辉出发,准备前往郑州送货。当他行驶到卫辉高速超限站时,却被执勤的交警拦了下来,理由是他的货车涉嫌超载,需要过磅检查。
李先生心里很坦然,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超载。他按照规定装载了48.82吨的货物,并且持有工厂出具的货物重量证明和相关票据。然而,当他的货车驶上地磅后,显示屏上却赫然显示着“超载21吨”!
李先生顿时懵了,他反复跟交警解释自己没有超载,并出示了相关的证明材料。但交警却置之不理,坚持认定他超载,并开具了罚单。
“这地磅肯定有问题!”李先生气愤地找到了当地媒体,希望记者能够帮他讨回公道。
接到李先生的求助后,记者立即展开了调查。经过走访,记者发现,和李先生有类似遭遇的货车司机竟然不在少数。他们都曾在卫辉高速超限站被“误判”超载,罚款金额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为了查清真相,记者决定跟随李先生和其他几位司机一同前往卫辉高速超限站进行实地调查。在现场,记者亲眼目睹了一辆货车连续三次过磅,结果却令人匪夷所思:第一次显示超载2吨,第二次显示超载4吨,而第三次竟然显示没有超载!
更令人震惊的是,为了避免被“误判”超载,一些司机竟然选择铤而走险,冒险逆行或遮挡车牌,只为逃避地磅的“魔爪”。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位水泥罐车司机李师傅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全程没有超载。他出示了水泥厂出具的出厂记录和卸货时的材料入库单,两份单据上的重量数据完全一致,都证明他的车辆没有超载。
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交管部门却始终坚称他们的地磅“不存在问题”,并声称地磅经过了质监部门的检测合格。
然而,当记者追问为何同一辆车反复过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时,交管部门的领导却含糊其辞,最终将原因归咎于“司机驾驶速度导致数据差异”。这个解释显然站不住脚,也无法平息司机们的怒火。
在记者的持续追问下,交管部门的领导最终表示会对“魔幻地磅”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承诺会统计所有被罚款的车辆和金额,尽快解决问题。
“魔幻地磅”事件,并非一起简单的超载罚款纠纷,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监管缺失、责任推诿、执法不严等深层次问题。
首先,质监部门作为地磅的监管部门,是否存在审核不严、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其次,交管部门作为执法部门,为何对司机反映的“魔幻地磅”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敷衍塞责长达半年之久?最后,是否存在个别执法人员为了完成罚款指标,而对地磅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故意为之?
“魔幻地磅”事件,伤害的是货车司机的切身利益,损害的是法律的公信力,影响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严惩责任人,并建立健全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的长效机制,还货车司机一个公平、公正的营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