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一位女子刚做完子宫切除手术,没多久就突发急性脑梗死。医院马上把她转到北京的一家医院救治,然而女子还是没能抢救过来,不幸去世。但家属却觉得这是医疗事故,竟然在医院拉了横幅,还摆了水晶棺和花圈,甚至在医院里喝酒聚餐,要向医院讨个说法。 河北廊坊的张胜强最近成了“疯子”,在霸州开发区医院的大厅里,他像困兽一样咆哮、嘶吼,要把妻子的水晶棺摆在那儿,让所有人都看看,他好好的人,怎么进了一趟医院,就没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几乎同一时间,淄博市妇幼保健院高青院区,也上演着另一场“疯狂”。 焦先生一家老小,在医院里拉横幅、摆花圈、烧纸钱,活像一群“亡命之徒”,只为讨要一个说法:一岁半的孩子,只是发烧,怎么就没了? 两起悲剧,两个家庭,在至亲离世后,陷入崩溃,将医院视为“凶手”,医患关系,剑拔弩张。 这,像极了医患关系的死循环。 2023年,对张胜强来说,本该是平平淡淡的一年。妻子赵雅今年51岁,身体状况一般,但还没到严重得危及生命的地步。直到那次医院检查,张胜强才发现妻子得了子宫肌瘤,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她去霸州开发区医院住院。 还好,癌细胞没有蔓延,医生建议做手术切除子宫。为了让她放心,张胜强一直安慰妻子,说等手术完了,就带她出去玩,好好弥补这些年对她的亏欠。 9月5日,手术很顺利,医生告诉张胜强,一切指标正常,赵雅也很快从手术室转回了病房。谁知赵雅在术后两个多小时突然发生了急性脑梗,霸州开发区医院赶紧把她转到北京的大医院治疗。几经周折,最终住进了北京右安门医院。 三天后,张胜强还是决定不再治疗了,带着赵雅回到了廊坊第四人民医院。或许是落叶归根的念头,又或许是已经预感到结局的无力,2天后,赵雅在廊坊去世。 张胜强一下子蒙了,实在没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在他看来,妻子好好的进了手术室,出来就成了这样,一定是医院的手术出了问题。 他带着家人,在霸州开发区医院拉起了横幅,摆起了水晶棺和花圈,甚至在医院大厅里饮酒聚餐,烧纸钱,用这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发泄着内心的悲愤和绝望。 医院则坚持认为,手术过程合规,赵雅的死是因为突发的脑梗,与手术无关,并主动申请了医疗事故鉴定。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无独有偶,高青县的焦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儿子活蹦乱跳的样子。 一岁半的小童,只是有些发烧,焦先生就带他到淄博市妇幼保健院高青院区就诊。医生检查后,给小童办了住院,还给他输了液。那天中午,焦先生一家没跟医护人员打招呼,就带着小童出去了。 谁也没想到,这次出门竟成了小童人生的最后一趟旅行。当天下午1点45分,焦先生抱着孩子,慌慌张张地跑回了医院。孩子脸色发青,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了。尽管医护人员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没能挽回小童的生命,下午4点,他被宣布临床死亡。 这个消息对焦先生一家来说,就像突然挨了一记重击。他们无法接受,只是发烧而已,怎么会突然就没了呢? 怀疑的种子,在焦先生心里生根发芽,他认定孩子的死,和医院的输液治疗脱不了关系。悲愤交加的家属们,在医院门口拉起了横幅,摆起了花圈,一度造成交通堵塞。 焦先生甚至还带着亲属,在医院大厅里摆放棺材,在楼道和病房里撒烧黄纸,以此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医院表示愿意和家属合作,通过司法鉴定查清孩子去世的原因,然而小童的家人却拒绝了尸检。 双方各执一词,最终,焦先生等三名家属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 两起悲剧,看似是独立的事件,却都指向了同一个困境: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对立。 患者和家属在信息不对称、情绪失控的情况下,难以理性维权,而医院在应对上的不足,又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其实,无论是张胜强还是焦先生,他们的诉求都很简单,只是想要一个真相,想要知道自己的亲人,究竟是怎么走的。 要打破医患关系的僵局,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要理性维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过激行为,给医院和自己都造成更大的伤害。 对于医院来说,要加强医患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求,及时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解。 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医疗事故的调查,给患者家属一个明确的答复。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帮助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纠纷,避免矛盾升级。 毕竟,医院不是“疯人院”,太平间门口,也不应该成为医患关系的“修罗场”。 只有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原文刊载于潇湘晨报2024-09-19关于“患者家属在医院拉横幅、摆花圈、放水晶棺……院方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