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妻子为家庭放弃事业,甘做全职太太十几年。然而,丈夫却在这时提出离婚,妻子也同意了,但令人震惊的是,她竟然以自己没有工作能力为由,拒绝抚养两个女儿!更出乎意料的是,丈夫也只想照顾小女儿。双方你推我让,最终闹上了法庭,本以为这只是一场财产和抚养权的争夺战,谁知法院的一纸判决,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准离婚! 2024年,上海虹口区法院的一份判决书,让李女士的离婚诉讼突然停了下来。法官的那句“不准离婚”,像一把重锤,敲碎了她对未来的所有幻想,也把她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自己不养孩子,还想离婚?”、“为了不抚养孩子,也是拼了”、“这年头,怎么会有母亲不愿意抚养自己的孩子?”网友的评论像潮水一样涌来,她被一堆质疑和指责淹没了。 十二年前,李女士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她和相恋多年的男友陈先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便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 看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李女士内心充满了柔软和爱意。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支持丈夫的事业,她决定辞去工作,当起了全职太太。 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取代了往日职场上的拼搏和挑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李女士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日子里就这么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 自从二女儿出生后,她的生活变得更忙了,也越来越少了出去的时间。她也曾梦想过在职场上大展身手,拥有一番自己的事业。但生活的重担和对孩子的爱,让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了重返职场的机会。然而,长期的“丧偶式育儿”和经济上的不独立,让夫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陈先生经营着一家小型加工厂,收入虽然勉强能够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但并不宽裕。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教育、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 为了家庭开支,为了孩子的教育,夫妻二人没少发生争吵。最终,陈先生提出了离婚。 听到“离婚”两个字,李女士的心头仿佛被巨石击中,但她并没有过多地挽留,或许在她内心深处,也已经预感到了这段婚姻走向尽头的结局。 两个人在分割财产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孩子的抚养权上却吵得不可开交。陈先生说他只能照顾小女儿,大女儿得由李女士来带。李女士说,她好几年没工作了,实在没有经济能力照顾任何一个孩子。 双方僵持不下,协议离婚最终以失败告终。陈先生无奈之下,把李女士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陈先生陈述了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并表示自己愿意抚养小女儿,但由于父母年迈需要照顾,自己工作又十分繁忙,无力承担大女儿的抚养责任。 李女士则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家照顾孩子,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两个女儿。 法官在详细了解了双方的家庭情况和诉求后,并没有立即做出判决,而是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对双方进行了耐心的劝解和调解工作。 “孩子是无辜的,无论你们之间发生什么,都不应该影响到孩子。”法官语重心长地说。法官的一番话,让陈先生和李女士陷入了沉思。最终,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判决不准许陈先生和李女士离婚。法院认为,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和保护自己的未成年子女,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卸或放弃这些责任。 本案中,陈先生和李女士虽然感情确已破裂,但双方均不愿意抚养大女儿,如果判决离婚,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双方的离婚请求不予支持。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社会对全职太太群体以及“丧偶式育儿”现象的关注和反思。 全职太太为了家庭放弃了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家庭和孩子的照顾中,她们的付出和牺牲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同时,夫妻双方应该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而不是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一方的肩上。 在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帮助下,李女士开始学习新的技能,为重返职场做准备。而陈先生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也开始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责任,并尝试分担更多家务和育儿责任。 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充满挑战,但李女士相信,只要不放弃希望,勇敢地迈出新的一步,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文刊载于南方都市报2024-09-01关于“夫妻感情破裂闹离婚,双方不愿抚养未成年长女!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