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药,你们敢乱抓?” 河南一女子怒气冲冲地走进药店,手里攥着医生开的处方和刚抓的中药包。原来,她拿着这张写有7种药材,每种都标明了具体剂量的处方来抓药打粉,准备服用时却发现,三七粉和丹参粉的剂量明显不对,前者多了15g,后者更是多了50g!这两种药,药店到底是谁给的胆量,敢私自更改医嘱? 中国人对中药总有种莫名的信任,觉得是药三分毒,这中药嘛,怎么着也比西药安全。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正是这种迷之自信,把你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河南的李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想给老母亲抓几副中药调理身体,却差点成了“投毒”的罪魁祸首。而远在青岛的王女士更惨,她从医保城抓的药,居然连续三次都被动了手脚,直到第四次才发现问题,这期间吃下去的药啊,细思极恐。 李女士为了母亲的病,可谓是操碎了心。跑了三四趟医院,好不容易才挂上专家号,老中医号脉问诊后,开了一堆中药,再三叮嘱要按时煎服。李女士自然是把医嘱奉为圣旨,揣着药方就直奔医院附近的药店。谁知,就是这家看似靠谱的药店,给她开了个“惊天玩笑”。 回家后,李女士正准备给母亲煎药,却发现其中两包药明显比医生开的剂量要多。她赶紧拿出秤一称,果然,三七粉多了整整15克,丹参粉更是多了50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中药虽然讲究“君臣佐使”,但剂量不对,一样会出大事。 李女士怒气冲冲地杀回药店,店员却一脸无辜地表示,自己都是按小票抓的药,没错啊!李女士一看小票,更来气了,小票上的剂量确实和药材的重量对得上,可问题是,小票上的剂量和医生开的药方根本就不一样! 药店店长闻讯赶来,又是道歉又是解释,说是工作太忙,员工一时疏忽才犯了错。可这解释,在李女士看来,简直就是敷衍。她坚持要求药店重新配药,并给出书面道歉,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李女士的遭遇,可以说是惊险万分,而王女士的经历,则更加令人后怕。 王女士因为身体不适,去山东省中医院看了病,医生给她开了一张手写药方。回到青岛后,她在一家医保城抓药,前前后后抓了三次,每次都感觉吃完药后肚子不舒服,还以为是自己的肠胃问题,压根儿没往抓错药上想。 直到第四次去抓药时,王女士发现这次的药费和前几次不一样,便要求店员调出之前的抓药记录,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三次抓的药,居然没有一次是对的! 第一次,药里少了黄芩,却多加了苦参;第二次,还是少了黄芩,多了苦参,而且甘草的剂量也错了;第三次,更离谱,直接把丹皮给漏掉了。 王女士顿时火冒三丈,这可是治病救人的药,怎么能如此儿戏?她找到医保城理论,要求赔偿,可对方却只愿意退还三次抓错药的费用,其他一概不认。 王女士当然不干了,这三次吃错药,给她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难道就不算数吗?她要求医保城赔偿8000元,并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投诉。 医保城的葛店长承认抓药过程中确实存在失误,但对于王女士提出的赔偿要求,却一口回绝,还说建议王女士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事情闹到市场监管部门那里,经过调查,发现医保城在给王女士抓药的过程中,竟然没有经过执业药师审核药方,这可是严重的违规操作!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对该医保城立案调查。 两起抓错药事件,看似是偶然事件,背后却折射出整个行业令人担忧的现状。一些药店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铤而走险,雇佣无证人员,培训不到位,管理混乱,甚至连最基本的药品质量都无法保证,完全不顾患者的生命安全。 更可怕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恨不得所有事情都能一键搞定。这种心态,也让一些药店为了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准确性,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此外,传统中医药行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抓错药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手写药方辨识困难,缺乏统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都给抓药环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才能扭转乾坤。 首先,要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药店经营者要明白,患者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底线。 其次,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漠视患者生命的药店和个人,要坚决予以取缔,绝不姑息。 最后,要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在抓药时要多留个心眼,仔细核对药方和药品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一碗小小的汤药,却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安全、可靠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健康福祉。 原视频刊载于小莉帮忙2019-11-07关于“凭处方去张仲景药房抓药, 七种药给抓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