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有一件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陈宫心有公义,嫉恶如仇,怎么会看得上吕布这样的反复小人,三姓家奴的?
就连曹操这样的豪杰,在杀了名士边让、屠了徐州之后,都引起了陈宫的极大反感,从而使得陈宫踏上了反曹之路!这足以说明,陈宫极有正义感,应该不屑与奸诈小人,反复无常之人为伍!
为了反曹,在内,陈宫说服了张邈加入;在外,陈宫引入了吕布。
陈宫去找张邈,这并不奇怪,因为张邈和陈宫是同一类人,都是忠义之人,这在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
但是陈宫怎么会找上吕布的?
不是说吕布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吗?这种人,陈宫竟然能看得上?
或者退一万步说,陈宫当时找吕布是迫不得已,一切为了反曹大业。吕布毕竟是一员大将,有了吕布帮助,反曹更有把握。至于陈宫自己内心的委屈,就忍忍吧!
可是这怎么解释,在反曹失败,吕布逃离兖州的时候,为什么陈宫还是一心一意的跟随吕布,并为吕布出谋划策夺取徐州呢?
陈宫为什么不去找其他诸侯投靠呢?
例如袁绍或者刘表,这些也都是名声在外的诸侯啊!
但陈宫偏不,就跟着吕布了!哪怕到死也没有离开!
按理来说,陈宫和吕布只是合作搞了一个项目。项目失败后,合伙人分道扬镳,想必没人会说陈宫的不是。
所以,陈宫为什么会跟着吕布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有没有可能,吕布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不堪,或者说没有三国演义中刻画的那么背信弃义。
更确切地说,有可能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吕布还是一个值得跟随的对象,名声还是可以的。
至于我们后人鄙视吕布三姓家奴,屡次背主求荣,在当时之人眼中,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第一,吕布杀丁原。这个的确是吕布的黑点,没的洗白。但有可能在当时之人眼中,吕布杀丁原固然不义,但是丁原也未必没有责任。
大家知道吕布在丁原帐下是什么职位吗?
主簿!这是一个掌管文书的佐吏!
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惊讶:吕布这样的猛将,丁原居然只给他当了一个主簿!这可是个文官呀!
我严重怀疑,丁原可能是忌惮吕布的武力和军功,担心并州将士过于崇拜吕布,长此以往,会导致并州军士只知吕布,不知丁原!
所以,丁原才将吕布安排为主簿,减少吕布领兵的机会,进而降低吕布对并州军士的影响力!说不定除此之外,丁原还时不时地敲打和压制吕布。
而这些事情,都是被当时之人所知悉的。所以有可能大家认为,吕布叛主,乃是丁原自取其祸,对于吕布,实在是其情可原!
第二,吕布杀董卓。在我们后世之人看来,吕布这是为了荣华富贵再次背叛了董卓,并不是为了国家大义!
可在当时之人看来,吕布这是诛杀国贼啊,为国立有大功!至于之前吕布杀丁原投董卓,也是因为吕布不知道董卓竟然是要覆灭汉室。
等吕布察觉到董卓的野心之后,吕布立刻浪子回头,和王允一起发动了政变,诛杀国贼,拨乱反正!
只可惜后来王允刚愎自用,导致朝廷被李傕、郭汜之流掌控,否则大汉可能再次中兴也说不定!
所以,吕布哪里是奸贼啊,吕布是英雄才对!
这也许才是当时之人对吕布的真正看法,也是陈宫之所以对吕布不离不弃的真正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见,思虑不周之处,敬请见谅!
不知道各位大神,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