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最近遭遇了一场噩梦。他存了大半辈子的280万元积蓄,竟然在19年后,变成了存折里的一串冰冷数字! 19年前,老人把这笔大钱存进了银行,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管着存折。可当他满怀希望地去取钱养老时,却被银行告知,这笔钱早在19年前就被取走了。老人一下子懵了,存折明明在自己手上,钱怎么就没了?老人再三追问,银行才透露了真相:原来,19年前,老人的女婿以“挂失”的名义,把存折里的钱全取走了,老人一直被蒙在鼓里。 “我的钱呢?280万,就这么没了?”七旬老人李大爷的咆哮声在银行大厅回荡,他颤抖的手指紧紧攥着一张存折,仿佛那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最后的希望——这笔巨款早在19年前就被取走了,而取款人,正是他一直看不顺眼的女婿赵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李大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大半辈子攒下的血汗钱,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不翼而飞。 这些年的事情涌上心头,他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早年间,李大爷凭着一股拼劲儿,靠着做生意积累了些家底。他只有一个女儿,自然对她疼爱有加,生怕有一点闪失。为了女儿的未来,他节衣缩食,就想着给她攒一份丰厚的嫁妆。 然而,女儿找的对象却让他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赵雷油嘴滑舌,做事也不够稳重,李大爷总觉得他不靠谱,担心他只是贪图自家钱财。 为了避免女儿婚后受委屈,他思来想去,决定先把280万存款存入银行,将来再做打算。 时间一晃,19年过去了。女儿最近要装修房子,手头资金有些紧张,李大爷这才想起这笔尘封已久的存款。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银行,觉得取钱不过是走个形式,没想到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 “大爷,您这张存折里没钱了,而且已经作废了。”银行柜员的话让李大爷一下子愣住了。他反复检查确认自己没拿错存折,但柜员查了还是说余额不够。 “不可能!我明明存了280万!”李大爷很激动,他实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李大爷坚持要求查看当年的交易记录,银行工作人员只好帮他调出来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在李大爷存款后没几天,赵雷就拿着李大爷的身份证和一张所谓的“授权证明”,将存折挂失,并取走了全部存款。 得知真相的李大爷如遭雷击,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初自己的一时防备,竟会成为赵雷盗取存款的工具。 怒火中烧的他冲回家中,不顾一切地与赵雷对质。 然而,面对李大爷的质问,赵雷却矢口否认,还搬出一堆理由搪塞。 “爸,您是不是记错了?我没拿过您的钱啊!”赵雷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试图蒙混过关。 “你少给我装蒜!银行都查出来了,就是你干的!”李大爷气得直哆嗦,指著赵雷的鼻子开骂。 父女俩因此事大吵一架,原本就不和睦的家庭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李大爷心灰意冷,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女儿和女婿竟然会联手欺骗他。 万般无奈之下,李大爷再次找到银行,希望他们能提供赵雷办理挂失和取款的相关信息,以便自己追回损失。 可是,银行以保护客户隐私为由,没答应李大爷的要求。 走投无路的李大爷最终选择将银行告上法庭,他认为银行在办理挂失业务时存在严重漏洞,没有尽到审查义务,导致自己的存款被盗取,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法庭上,李大爷和银行各有各的说法。 李大爷觉得,銀行作为金融机构,应该负责保护储户的钱财安全。 在办理挂失业务时,银行没有认真核实赵雷的身份信息和授权证明的真实性,存在严重过失,应该对李大爷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而银行一方则辩称,他们已经按照当时的规定办理了挂失业务,赵雷提供了李大爷的身份证和授权证明,银行没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 而且,这起事件已经过去了19年,超过了诉讼时效,李大爷无权再追究银行的责任。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认为银行在办理挂失业务时确实存在过失,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导致李大爷的存款被盗取,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院判银行赔偿李大爷280万元存款和相应利息。 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维护了李大爷的合法权益,也警示了其他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 这起案件也让大家开始思考家庭关系里的信任问题。 面对金钱,亲情还能不能扛得住考验?李大爷虽然赢了官司,但亲情却没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亲人,竟然会为了钱财而背叛他。这场官司,不仅让他损失了280万元,更让他对人性感到失望。 “希望我的遭遇能给其他人提个醒,在处理家庭财产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李大爷语重心长地说道。 原文刊载于胡究法的如法炮制2024-08-11关于“黑龙江,70岁老人在银行存入280万元,等他拿着存折去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这笔钱早在19年前就被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