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十一假期怎么过#国庆假期第四天,游逛下浩里 ​龙门浩老街“重庆人家.下浩里”

#十一假期怎么过#国庆假期第四天,游逛下浩里 ​龙门浩老街“重庆人家.下浩里”街区,地处南岸区南滨路中段,东水门大桥南桥头东侧,背后是南山,属于两江交汇处的核心地带,与朝天门码头、来福士广场隔江相望。地形呈东高西低之势,高地及南山水下来形成冲沟有之。区域内望耳楼、下浩正街、米市街、彭家湾、董家桥及门朝街依地形高低错落布设,形成三纵三横的传统街巷,是典型的巴渝山地风貌。这里本地人文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营造出街巷布局随地形变化,曲折连续,蜿蜒盘旋、梯道众多,现存建筑楼栋75栋,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更有几处开埠建市风貌的百年老建筑如法国永兴洋行高管住宅;如米市街合记堆店;周家湾别墅。曾被美国地理杂志称为“重庆标本”。 下浩里是重庆最具规模及山地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几年间我数次前往打造中陆续开放的街区。昨天下午三点多带着我的集章本,又去逛了逛,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变身为南滨路文化产业园,还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也许是我好久没来,也许是全街区都已打造完成开放,进行了有力的宣传推介(像肖战曾现身下浩里的活动),也许是前期招商工作卓有成效,也许是正值国庆旅游高峰,反正呈现眼前的就是以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景象已荡然无存,变得人气爆棚,窄窄的上下梯坎街道人头攒动,映入眼帘的全是人,人,人。在这儿你不得不佩服重庆与生以来具有的网红潜质,随便一宣传一忽悠,就拐得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逐网红而打卡,只为曾经的到此一游。 ​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我穿梭于望耳楼、下浩正街、米市街、彭家湾、董家桥及门朝街,逗留于沉雾广场、叠影广场、落桥广场三个观景平台拍照,转了一大圈,结合前几次乱逛的经验,终于搞清了五个出入口的位置。 最直观的印象是商家入住很多了,业态丰富,吃的,喝的,住的,玩的,且不愧为青年发展型街区,商铺布置及装修风格都很潮,小资情调浓郁,咖啡、饮料、简餐、音乐酒吧,手作、玩偶、摄影、服饰、集章、现作漫画、插画、伴手礼、茶店、旧书店散布其中,自然、文化、商业、艺术、数媒在此处和谐共生,貌似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街区面貌。 最美的景致当属落桥广场边清水溪上的瀑布、廊桥以及落在最高处屋顶的那颗圆月,与溪两侧的房舍想得益彰,互相映衬,颇有几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最欣慰的是前几次看到铁将军把门的永兴洋行高管住宅的老建筑,被改造成“半山咖啡馆”;武昌中华大学旧址建筑被劈为饭店;米市街合记堆店成为“北欧表情家居店”,这些老建筑被盘活劈作新用途,使它们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是其最好的归宿。 最喜欢的店铺是那家挂着南岸区图书馆时光分馆的浩阅旧书店,选了一本著名文化学者,城市规划建设、建筑遗产保护资深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何智亚先生所著的《重庆民居》,沉浸在渝中望龙门谢家大院的精美木砖雕、沙坪坝凤凰镇挺拔俊秀的陈氏洋房、九龙坡走马古镇的孙家大院沧桑中久久不愿离去,最难能可贵的是竟然在旧书的插页上看到作者在十年前亲笔题写的“☆☆☆先生雅正”,字迹苍劲有力,见字如面,一位儒雅博学的学者形象跃然眼前。 最感谢那个渝都文创小店的老板,允许我无偿盖集了他摊位上的所有印章。 看了城景江景,体验了下浩里的节日快乐,享受了精神上的愉悦,时间一晃过去三个多小时,天色渐晚,一文银子未花,开开心心打道回府。谁说快乐就一定需要金钱的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