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情”的危害!辽宁一对男女约会后发生关系,两人同床一晚,次日女子就离奇死亡,一审男子被判故意杀人罪,男子对此表示不服要求重审,二审是这样判的!
一个平平无奇的春日,王某在某社交平台上偶然结识了吴某,两人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很快就聊得火热,虚拟世界的魔力让他们迅速坠入爱河,仿佛找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半年来,王某和吴某几乎每天都在网上交流,分享生活的点滴,倾诉内心的秘密,随着感情的升温,两人都渴望见面,将网恋变成现实中的恋情。 12月28日,寒冷的冬日里,吴某踏上了前往辽宁灯塔市的旅程,王某早早地来到车站等候,心中既激动又忐忑,当吴某出现在视线中的那一刻,王某感觉心跳都要停止了。 两人相见恨晚,很快就打破了初次见面的尴尬,他们在城市里漫步,享受着难得的二人世界,夜幕降临,王某邀请吴某去自己租住的小屋,吴某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跟着王某去了。 在那个狭小的出租屋里,暧昧的气氛迅速升温,也许是酒精的作用,也许是压抑已久的情感爆发,两人很快就陷入了激情之中。 正当两人沉浸在温存中时,吴某突然发出一声异常的呻吟,王某起初以为是情到浓时的反应,但很快就发现不对劲。 吴某的呼吸变得急促而困难,脸色开始发青,更糟糕的是,她竟然失禁了。 王某顿时慌了神,他手足无措地看着床上痛苦挣扎的吴某,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理智告诉他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但恐慌和对可能引发的麻烦的担忧让他犹豫了。 "也许只是一时不适,休息一下就好了。"王某这样安慰自己,他简单地为吴某清理了一下,又给她盖上了被子,然后,他躺在吴某身边,心跳如鼓,久久无法入眠。 夜深人静,王某断断续续地睡着又醒来,每次醒来,他都会看看身边的吴某,希望她已经好转,但吴某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呼吸依旧微弱,身体冰凉。 直到凌晨4点左右,王某再次醒来,伸手去探吴某的鼻息,这一刻,恐惧如潮水般淹没了他,吴某已经没有了呼吸! 王某瞬间清醒,慌乱中穿好衣服,将吴某抱起就往医院跑,然而,当他气喘吁吁地冲进急诊室时,医生们摇着头,宣布吴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王某瘫坐在地,泪如雨下,他懊悔不已,如果当时能果断一些,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也许就不会酿成如此悲剧,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夜情缘,竟成了终身遗憾。 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然而,王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过重新审理,改判王某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为有期徒刑两年。 这一判决的变化引发了法律界的讨论,一审判决可能基于现场只有王某一人,且存在可疑情况如未及时送医等因素。 而二审改判则可能考虑到缺乏直接证据证明王某有杀人故意,更倾向于认定其行为构成重大过失。 相关法律条文解读显示,故意杀人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因为行为人的重大过失导致他人死亡。 本案中,关键在于如何认定王某的主观心理状态和行为性质。 这起案件折射出当代社会中网络交友现象的普遍性和潜在风险,社会学家指出,网络平台拓宽了人际交往的渠道,但同时也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使得人们在面对面交往时可能缺乏必要的谨慎和判断力。 "一夜情"背后的心理动机复杂,可能包括寻求刺激、逃避现实或填补情感空虚等,然而,这种建立在脆弱基础上的关系往往难以经受现实的考验,甚至可能引发悲剧。 针对本案,医学专家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危险症状和采取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常见的危急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严重疼痛等,面对这些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专家警告,延误救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器官功能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在不确定对方状况时,宁可谨慎处理,也不要掉以轻心。
主要信源: 原文登载于观天下零距离2021年4月6日关于《“一夜情”中女子离奇身亡 男子救助不力终审获刑两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