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生著
这天晚上,华佗又去普陀寺。广济经也不念了,与华佗谈起了兵书。正在兴头上,三个人抬了个垂危的病人进庙,请广济和尚给治治。
广济推辞说:“我是和尚,与尘世无缘,更无治病良方。”
华佗看广济微闭双眼,东扯葫芦西扯瓢,就是不提治病事,心里发急,就到病人身边,一看,这人好像害的是晕病,提笔正要开方子,却忘了药。
这时,只听广济说:“《扁鹊内经》好!”
华佗心思集中在治病上,一听“扁”字,他立即醒悟了,说:“对,扁豆花!”
所谓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病人服了药后,很快就痊愈了。
这家人讲情讲理,认为医好病人是广济和尚的力量,便做了个“广济众生”的匾,披上一块红布,送到庙里。广济双手合掌,打躬作揖,不肯受纳。众人无奈,只好将匾放在庙里,告辞了。广济则坚持让华佗把匾带回去,华佗没办法,只得抱着匾回家。最后,他把匾往墙旮旯反放着。不料,一翻过匾来,他发现匾后贴着一本书,是扁鹊注的《黄帝内经》。
华佗大喜,拿起来就往普陀寺跑,去感谢广济和尚。可到了庙里,广济和尚已离庙云游去了。
从此,华佗立志“广济众生”,做起医生来了。
民间还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相传,华佗的医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嫡传的。
有一位名叫公宜山的老医生,是名医扁鹊之后。老医生90多岁了,没有儿女,也不曾收过徒弟。乡民向老医生请求,请他把高明的医术流传下去,以救众民。
老医生说:“这医术可不能随便乱授,要传给那些能为穷苦人家治病的好后生,不能传给那些以医求官的浮浪子弟。”“谁是好后生呢?”众人着急了,老医生摆摆手说:“大家不要着急嘛,我自有办法!”
有一天,附近的民间医生都接到了一份请帖,是公宜山老医生送的。年轻的华佗也在被邀请之列。
这一天,公宜山老医生家门庭若市,四面八方的年轻医生都来了。老医生盛情接待了这些来自民间的青年医生。热闹了一天,他才让大家各自回家。从老医生家下山,只有一条小路,就在这个路口睡了一个病人。这病人全身流着脓血,体无完肤。当时正是六月,脓血腥臭难闻,成群的绿头苍蝇嗡嗡嗡地飞在他周围,有的地方还有蛆虫乱动。所有的年轻医生走到路口,看到这个肮脏的病人躺在那儿拦住大家的去路,有的捏着鼻子绕过去,有的蒙着眼睛从病人身上跨过去。只有华佗把病人托在肩上,先把病人背回家,又背到老医生家的门外。
华佗来回背了60里,累得他筋疲力尽,满身的汗水和病人身上的脓血搅和在一起,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来到公宜山老医生家门口,老医生亲自出门来迎接。他先把华佗让进屋,然后让华佗沐浴更衣后到客堂说话。老医生夸赞他说:“好后生!”之后,他给了华佗一封纸笺,华佗打开观看,上面写道:“术亦不惜,恐异日与子为累,若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矜老恤幼为急,然后可脱子祸。”
华佗看完,往地下一跪说:“圣贤之语,不敢有忘。愿拜您为师!”老医生扶起华佗,收他做了徒弟。
原来,上面说的那个病人,是老医生有意安排在路口,试试那些年轻的医生是不是诚心为穷苦人服务的。
上面这些民间传说是美丽的,也无法去考证,但华佗的医德与医术是真实的,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