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后,宁愿天天打麻将,也别做这几件事情 “医生啊,我都60好几了,退休了没事干,我是不是该多做点事情?反正整天闲着也挺无聊的。” 这样的问话,估计每个老年人都不陌生吧。退休以后,闲下来,很多老朋友就开始琢磨着做点啥来打发时间,有的去跳广场舞,有的去公园散步,还有不少人天天打麻将。 说到打麻将,有人觉得它是一种娱乐,有人又怕老年人天天玩这种“赌”性质的游戏对身体不好。可其实啊,宁愿你去天天打麻将,也比做某些事情强,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活动,看起来是“养生”,但实际上对老年人的身体不太友好。 第一件事,过度锻炼。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外?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觉得身体慢慢变差了,想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早晨五六点钟就起床跑步,有些甚至还跟年轻人一样去练力量、举重。可你知道吗?60岁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在自然衰退,尤其是关节、肌肉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有弹性。过度运动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膝盖和腰部,经常跑步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膝盖劳损、关节炎的问题。 适当的运动当然是好事,但像早起晨跑、举重这些高强度的活动,就不适合老年人了。尤其是冬天,气温低,关节僵硬,跑步时一不留神就容易受伤。老年人最好选择一些柔和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游泳等,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对关节造成太大的压力。 再说第二件事,过度吃保健品。很多老年人到了60岁以后,担心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就开始各种补,什么鱼油、钙片、维生素,买了一堆吃不完的保健品。其实,保健品并不是灵丹妙药,过量摄入反而对身体有害。比如钙片吃多了,容易导致肾结石;维生素过量摄入,还可能引发中毒反应。更何况,保健品中的很多成分,老年人根本不缺,盲目补充只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其实,只要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很多营养素都可以从食物中摄取,根本不需要依赖保健品。像富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日常饮食中多吃点就够了,没必要额外补充钙片。 再有,第三件事,太宅在家里。有人退休以后,不愿意出去,觉得待在家里看看电视、喝喝茶就挺好,反正也没什么事。其实这样长时间不活动,对身体也不好。久坐不仅容易引发肥胖,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心血管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弱,长时间不运动,血液流动缓慢,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 长时间宅在家里,还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人是群居动物,老年人退休后,如果失去了社交圈子,长时间独处,很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引发抑郁症。相比之下,哪怕是出去打麻将,跟朋友聚一聚,聊聊天,也比一直宅在家里对身体更好。 那么,60岁以后,老年人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有人可能会问:“医生,那我们到底该怎么过好退休生活,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适度的运动,但不是追求高强度的锻炼。太极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太极动作缓慢柔和,能有效锻炼肌肉、关节,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很多老年人每天早上打打太极,不仅身体变得灵活了,心态也更加平和了。 再有,学会养心。养心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去打坐冥想,而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很多人会感到失落、焦虑。这个时候,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尤为重要。怎么养心呢?很简单,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比如,喜欢种花的,可以在家里摆上一些花草,看看它们每天的变化;喜欢读书的,可以订阅几本杂志,充实一下退休生活。这些小兴趣不仅能让老年人保持精神上的愉悦,还能锻炼大脑,预防老年痴呆。 说到大脑锻炼,打麻将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觉得麻将是一种“赌博”的游戏,但其实,适度打麻将对老年人有不少好处。首先,它是一种脑力活动,打麻将需要集中注意力,还要记牌、算分,这对脑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其次,打麻将也是一种社交活动,老年人通过打麻将跟朋友互动,交流感情,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只要不是沉迷其中,打麻将其实是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一个不错选择。 除此之外,老年人还应该注重饮食健康。我们经常说,病从口入,老年人更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水果,有助于维持肠胃健康,预防便秘。同时,老年人的胃口和消化功能都在减退,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少吃多餐,减少消化负担。 最后,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定期体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逐渐退化,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只有通过定期体检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 总的来说,60岁以后,老年人要学会调整生活节奏,保持适度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心态。宁愿你天天打麻将,也别去做那些损害身体健康的事情。退休后的生活不需要太紧张,也不必过于放松,找准自己的节奏,健康的老年生活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