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太阳]1957年,北京的永定门被强行拆除,理由则是“妨碍交通”,没想到过了48

[太阳]1957年,北京的永定门被强行拆除,理由则是“妨碍交通”,没想到过了48年后,永定门又开始了复建工作,还成为了“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在北京这座充满古韵的古都中,有一个地方见证了历史的变幻,它就是永定门,一座曾经消失又重生的城门。   永定门是这条世界建筑史上罕见奇迹的起点,它的名字寓意"永远安定",承载着古人对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   作为明清时期北京的正门,永定门不仅是一座城门,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座城门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只有一个城门,随后的岁月里,它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城楼下方是高大的城台,前方是方形的瓮城,在瓮城正面,还有一座单层箭楼,虽然规模较小,但却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几分威严。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永定门也未能幸免于急剧的社会变革,1950年代,北京掀起了一股"大规模拆除古建筑"的浪潮,永定门被认为"妨碍交通,阻碍城市发展",其命运岌岌可危。   1953年,永定门的拆除计划正式提上日程,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以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代表的建筑学家们极力反对这一计划,他们深深热爱着这些承载历史的古建筑,试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忱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林徽因虽身患重病,仍拖着病体四处奔走,试图说服当权者改变主意。   可更多的领导则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面对"梁陈方案"提出的另建新城的建议,他们的回应简单而直接,那就是没有资金。   1957年,数百年的永定门被强行拆除,从此北京失去了一座宏伟的地标性建筑。   城门倒下后,那里成了一片空地,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的转折,近半个世纪后,梁思成的预言竟然成真了。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为了让外国人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又开始了恢复工作。   2003年,永定门开始了复建的筹备工作,建筑师们查阅了大量的古籍和照片,争取做到一比一还原。   在重建过程中,有两个意外发现给工程带来了惊喜,首先是原来的"永定门"石匾额被找到。   后来还找到了上千块石砖,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城砖,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建筑师们决定将这些原始的城砖融入新建的城楼中,让历史的痕迹得以延续。   重建工程历时两年多,终于在2005年9月完工,新的永定门城楼矗立在原址之上,重新成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一颗明珠。   复建后的永定门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尽管建筑师们竭尽全力,新建的永定门与原来的建筑还是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新的永定门缺少了历史的沧桑感,更像是一座精美的仿古建筑。   尽管如此,永定门的重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恢复了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也唤起了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这座重生的城门,成为了一个鲜活的教育载体,提醒人们珍惜历史遗产的重要性。   永定门的故事,是一部微缩的城市发展史,它的兴衰起落,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变化。   从被视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到被珍视的文化遗产,永定门的命运见证了社会观念的巨大转变。   这座重生的城门,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象征,永定门的重建,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它告诉我们,历史文物一旦消失,就很难完全复原。   我们应该珍惜现存的每一处历史遗迹,让它们能够继续讲述那些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永定门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北京的城市记忆中,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永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