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起,印度视“入常”为成为全球大国的标志,但至今未能如愿。印度外长揭示了其“入常”之路坎坷的原因。每年联合国大会后,印度都会为“入常”努力。尽管有消息称美国有意推举印度等国成为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但莫迪政府担忧此提议会被其他五常国家驳回。
印度外长苏杰生指出,印度的“入常”申请可能因五常国家不愿放弃一票否决权而受阻。自2005年首次申请以来,印度多次尝试均未成功,部分原因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推动改革意愿不强,且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导致穆斯林国家不赞同其“入常”。
当前,尽管俄乌冲突促使五常国家推动联合国改革的意愿增强,但印度能否“入常”仍未知。美国力邀新成员“入常”旨在拉拢对抗中俄的“盟友”,而与俄罗斯关系良好的印度可能不受美方青睐。即使美国主动示好,印度等国也需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申请“入常”的国家虽符合美方提出的改革思路,但面临至少一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的阻碍。除非新成员国能接受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地位,否则扩员难度极大。中方强调安理会改革应以增加效率为目标,而非成为国家谋求地位的工具,主张优先增加非洲国家席位。
印度能否“入常”不仅取决于中国等五常国家的态度,还需看莫迪政府能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价值,获得第三世界尤其是邻国的尊重。随着印度综合国力提升,得到国际认可,“入常”或只是时间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