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越来越多?医生多次怒斥:大多患者都有这几个“好”习惯,都忽视了 “医生,我怎么总是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呢?”坐在诊室里的人常常这么问。是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记忆力减退,脑袋像是装了个漏斗,怎么也装不住那些日常琐事。 可能你会觉得,这是人老了的正常现象,但其实很多人却忽略了,老年痴呆症的苗头早在这些细小习惯中露出了端倪。 老年痴呆患者逐年增加,不是没原因的。有些生活习惯,表面看起来无伤大雅,甚至还有点好处,但长期下来,这些所谓的“好”习惯却悄悄对大脑健康构成了威胁。 很多人退休后,一反年轻时的勤勤恳恳,开始“夜猫子”作息,每晚都要看电视看到深夜。 电视剧、综艺一集接一集,电视剧更新的速度快,但看剧的速度更快。哪怕眼睛累得直眨,也不愿意关掉电视,心想着反正也不用上班,明天可以补觉。 可是,这样的“自由自在”并不是真正的好,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睡眠质量的下降对大脑的影响尤为显著。 别以为只有年轻人才爱吃甜食和咸食,许多老人也控制不住嘴巴。退休后的生活有了闲暇,胃口也似乎变得更好,一天到晚都在尝试新菜品。 但问题是,很多人每天三餐不变,但是喜欢上了吃各种甜点。要知道,高糖饮食对大脑的损害,其实不亚于睡眠不足。 很多人退休后觉得终于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了,不用再为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烦心。于是,有些老人开始过上了“独居”生活,社交逐渐减少。 科学研究表明,孤独感和社交隔离对大脑健康的影响极为不利。很多人觉得安静清净的生活很舒服,但实际上,大脑需要适当的社交活动来保持活力,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适度的交流不仅能让人情绪舒畅,还能促进大脑的思维活跃度。 总的来说,这三种“好”习惯,从表面上看对生活质量有帮助,但其实都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方式,慢慢地侵蚀着人们的大脑健康。老年痴呆并不是一夜之间到来的,它是日积月累的不良习惯积累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要警惕自己的生活习惯,别让这些看似无害的“好习惯”成为毁掉晚年生活的潜在凶手。 “医生,我是不是得老年痴呆了?”说实话,每次听到这个问题,都会让人感慨:为什么每个人都要等到症状明显时才会重视?其实,有些简单的日常动作,长期坚持做下来,能大大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 首先,有些人退休后每天闲得无聊,觉得生活无趣。 其实,这时可以尝试“多做一件事”,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个新的兴趣爱好。别误会,这可不是要你去学什么高难度的技能,而是一些可以动手动脑的小动作。 比方说,练习用非惯用手写字或做简单的家务。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却能够极大地刺激大脑的神经网络,让大脑保持活跃。 再有一个特别有效的防护方法——“反复忆起”。很多老人觉得过去的事没什么意思,成天喜欢盯着电视或手机。 但其实,这里的“反复忆起”,不是指每天回想年轻时候的风光岁月,而是刻意回忆一些琐碎的小细节。 比如,昨天晚餐吃了什么,前几天和朋友聊了什么话题,这些事看似不起眼,但却能有效防止记忆衰退。 最后一个看似意想不到的动作是“画地图”。老年痴呆症的患者,这个部分通常萎缩得很快,所以很多老人会出现走失、迷路的情况。而绘制地图能够有效训练这个部分的功能。 即使不出门,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家周围的街道、商店、标志性建筑等等,并尝试在纸上画下来。 这个练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过程不仅有趣,而且很有成就感。 就算不是画得很精确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画的过程中,你的海马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我们大脑的这一部分对于生活中的空间导航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记忆力,还会导致出行困难。所以,画地图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是对老年痴呆的一个很好防护手段。 所以啊,不管年纪多大,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些小动作来让大脑保持活跃。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想去补救,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动作,就是在为自己的大脑健康“买保险”。 希望大家都能记住,做点小事,动动脑筋,把预防老年痴呆放在平时的小细节里,早做准备比到时焦头烂额地应对要强得多。 信息来源:沈灏,家庭护理干预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 研究进展,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