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死后还能享受荣华富贵?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告地书”这样说

上游新闻 2024-10-09 14:52:01

重庆武隆天子坟遗址全景图及关口一号墓椁室正射影像

在古人的想象中,人死后都会去往地下世界,他生前的“荣华富贵”等也都会一并带去,但其实这也是需要向地下世界“报备”的……

此前,在重庆市武隆区关口镇新发掘出土的一座西汉墓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漆器、木器、竹器等一众出土器物中,木牍中的“告地书”更是成了焦点。这份“告地书”不仅揭示了墓主的身份,同时也将墓主在这方面的想法展现无余。

关口西汉一号墓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乌江腹地,属于当地天子坟遗址的一部分。因受重庆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设洪水影响,2023年3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天子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关口西汉一号墓就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

关口一号墓考古发掘现场

“它是截至目前西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木椁墓,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一次性出土漆木竹器最多的墓葬,亦是重庆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座‘清水墓’(即墓建好后常年处于满水状态)。”据本次考古发掘的领队、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黄伟介绍,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的器物达到了680余件。

关口一号墓出土的耳杯和耳杯盒

关口一号墓出土的漆壶和漆樽

其中,像漆木器就包括了耳杯、漆盘、漆几、漆案、漆圆壶、漆扁壶等,木器以木牍、木俑、木车、木马、木船、木璧、木篦、木梳等为主;竹器可见竹筒、竹笥、竹弓、竹排箫、竹席等;铜器包括了铜矛、铜鼎、铜壶、铜钫、铜洗、铜釜甑、铜灯、铜镜等。

而在现场发现的所有木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木牍。黄伟表示,关口一号墓出土的木牍又可分为干支木牌和遣策两类,8枚遣策中有一枚的内容就是“告地书”。

何为“告地书”?它也被称作“告地下书”,就是以人间官员的口吻代死者向“地下主”报备,为亡者得以入籍死后世界而准备。

关口一号墓出土的“告地书”、遣策及“告地书”墨迹图、释文

很快,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相关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武隆关口一号墓“告地书”的释文被整理了出来——“二年二月己未朔丙戌涪陵盧敢告地下主/御史昌案掾地下狱疎书/所?及从者一人/可續食与从事/敢告主”。

将其转译成当下更易理解的白话文就是,“二年二月己未朔丙戌”指时间,后经确认下葬时间为公元前186年,“涪陵县名叫卢的官员报告地下主(指地下世界的官员):有个名叫昌的御史,带领依据移送地下《狱疏书》所裁定的奴婢若干,以及随从一人,前来地下报到,可由传舍垫付本人及其从者续食(指依据官员身份供给饭食)。此文书交付与办事吏员,特此报告地下主。”

关口一号墓出土的木船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关口一号墓中发现的8枚遣策中还有4枚主要记录了随葬品的名称、数量及尺寸等。“通过对遣策识读,我们还可以知道随葬品中的人物俑身份不仅有奴仆,还有墓主亲属等。”黄伟表示,这在考古发现中尚属少见。

据介绍,这其实就是一种向地下世界官吏通报所带奴婢、财物的文书,表达的是汉代的古人希望在地下也能拥有与生前同样生活的愿望。

此外,黄伟还特别提到,“告地书”显示,其下葬名义上经由地方官(即“告地书”中的涪陵县名叫卢的官员)转(告)地下丞(地下世界的官员)这一程序,为研究中古时期的归葬制度(指异地为官者死后回到家乡安葬)提供了典型标本。

关口一号墓出土的彩绘木璧

那么,关口一号墓的墓主生前到底是什么样?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明辉研究员鉴定,关口一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上限不超过60岁,初步判断身高在175厘米以上,肢骨极为粗壮,存在骨质增生和贫血的现象。推断墓主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身材匀称。

黄伟表示,“告地书”和诸多随葬品显示,关口一号墓是西汉初期等级制度逐步完善的重要例证。“它的尺寸大小、棺内头厢和边厢数量都体现了典型的西汉中型墓葬的特征。”黄伟说,其墓葬规模、棺椁结构及多类器物两件成套的现象与已发现的西汉初期九等爵级墓葬相近,墓主官秩(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六百石而不授印也与文献所载规制相合。

关口一号墓出土的牛型铜灯

根据初步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会的意见,关口一号墓的价值还在于它展现了汉文化确立过程中巴、蜀、楚、秦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特征。如墓葬中出土了少量釜、鍪、釜甑等传统巴文化铜器,但出土漆器烙印文字显示大多应来自于蜀地成都,墓葬中的物疏等是楚文化传统的遗留和发展,出土的漆扁壶、铜蒜头壶等又具有秦文化传统因素。

与此同时,关口一号墓还出土了大量与中医药相关的实物资料,包括制药工具、香囊、药丸以及朱砂、松脂、紫苏、平叶酸藤子等中药材。这为研究西汉初期药物制剂配方、医药养生观念等提供了佐证。

上游新闻记者裘晋奕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0 阅读:121

上游新闻

简介:重庆第一都市新闻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