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好心办坏事?”山东滨州,女子在父母去世后,将剩下未开封的药在病友群以260元的

“好心办坏事?”山东滨州,女子在父母去世后,将剩下未开封的药在病友群以260元的价格,卖掉了7盒止疼药,但没想到,转头就被人举报到公安局,并以贩毒的罪名将女子判刑,女子不服,便再次提起上诉,法院的判决亮了!   2023年初,廖丽的父母连续因为患病去世后,还留下了一些医生以前开的处方药,而这些药大部分都是医生给开的止疼药,大部分病患都是可以吃的。 面对这些药品,廖丽陷入了两难:扔掉似乎太过浪费,留着又无人使用。   有些东西放在家里不经常用的话,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二手低价将它们卖掉,而卖掉的钱也能够成为自己的一笔收益。 廖丽也喜欢将自己的不需要的东西二手卖掉,她看到父母的这些药留着也是留着,还不如将这些药品卖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随后,她在好友的推荐下加入了一个患者群,里面都是一些正在经历病痛的人,她将父母留下来的药发在了群里。   很快这个群里就有很多人想要这些药了,因为廖丽卖的药,都要比药店或者医院卖的便宜的多,所以想要的人也很多。 一位自称"王"的买家联系了廖丽,表示想要购买这些药品。 两个人互相在微信上进行了交谈,并将这7盒止疼药以260的价格卖了出去。 廖丽在和他完成交易之后,便开始将这些药品送到了快递点,她心里还想着也为这些患病的患者做了一件善事而感到开心。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买家,真实身份是一名叫董祥的吸毒人员。 而他之所以购买这些药品也不是为了治病,而是想用这些药代替自己之前吸的毒品。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自己带着药品来到了警察局,举报廖丽给自己贩卖毒品。   而警方在看过董祥和廖丽的聊天记录和交易记录之后,认为廖丽确实在进行贩卖毒品,并对在外省的廖丽进行了逮捕。 当廖丽知道自己被警方指认贩卖毒品的时候,她那一瞬间心脏空了一拍,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人,从未接触过毒品,却因为处理父母的遗物而面临如此严重的指控。   而这件事情也进入了司法程序,在法院的深思熟虑下,他们认为廖丽确实已经构成了贩卖毒品的罪名,并对她进行了判决:廖丽被拘役两个月,并缓刑三个月,不仅如此她还需要缴纳1000元罚金。 而这个判决在公开之后,便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廖丽的行为虽然不当,但并无主观恶意,判决过于严厉。   廖丽在听到这个判决之后,她感觉自己的天都塌了,但是她并没有打算放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对法院提出了上诉。 在法庭上,她坚持告诉法官自己并没有贩毒的意思,只是想将父母的药卖给有需要的人,一方面是不想要浪费,另一个方面也是想要帮助那些有需要的患者。 在法院进行二审之后,他们认为廖丽所阐述的事情,并没有明显的证据,并且整个案件事件都不太清晰明了,所以将这件案件又打了回去,并要求再次进行整理。 这次之后,当地的相关部门也撤回了对廖丽的起诉,这件事情也到此为止结束了。   这个案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核心在于法律适用的灰色地带。   从客观行为来看,廖丽确实将含有毒品成分的处方药卖给了吸毒人员。 但从主观方面来说,她并不知道买家的真实身份,也不了解这些药品的特殊性质。 这就造成了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之间的矛盾,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   更深层次来看,这个案件反映出了我国在处方药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缺乏完善的药品回收机制,使得像廖丽这样的普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剩余药品。 还有就是网络平台的监管不足,使得处方药在网上非法流通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廖丽的行为源于善意的初衷,但却因为法律风险意识的缺失而陷入困境。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的药品管理体系。 智能化的药品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追踪药品流向;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社区药品共享平台则可以减少药品浪费。   廖丽的案例,从一盒药引发的法律风波,到折射出的社会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善药品管理体系,更要反思"谁还敢生孩子"这样的社会现象,为每一个生命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从一盒药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艰难,但只要我们携手同心,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 (来源:光明网 2024-10-09 《女子转卖父母生前所用止痛药,被判贩毒罪!最新进展:检方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