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是地狱模式的高考,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多,落榜人数也多。那每年数以万计的高考落榜生最后都到哪去了呢?无外乎有以下几个去处:回高中学校复读、去民办高校上0+3、去教育机构上1+3、去“社会大学”深造。
回高中学校复读的学生,文科生要学语数外政史地,理科生要学语数外理化生,如果参加六月份高考的话,无疑这是最佳选择。但如果不参加六月份高考只参加单招考试的话,这种选择是有缺陷的。
单招考试是由主考院校单独命题单独招生单独录取的一种招生模式,相当于春季高考,组织单招考试的一般都是省内职业技术类院校,考试内容是语数外+职业技能(职业适应性测试),有学业会考成绩的高中生不用考语数外,直接折算分数即可,只考职业技能。
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回高中学校复读的学生高中老师是不会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的,而职业技能部分如果缺失,单招考试是不可能过关的。于是有些学生就选择0+3或者1+3。
“0+3”一般存在于民办高校中,他们把分数不够的落榜生当年直接招到民办学校里,和大一新生一起上大一的课程,学费也正常交三年,晚一年拿毕业证。但这样的学生在第一年是没有大专学籍,也不享受国家政策的,他们在次年必须要参加单招考试,考试通过了,才能注册大专学籍。如果没有考过,第二年再考,什么时候考过,什么时候才能有大专学籍 ,才是真正的准大专生。
这种“0+3”的模式让落榜生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平时疏于对高中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可能会造成最后单招考试的再次失利。
接下来我们说说“1+3”:“1+3”是教育机构自行组织师资力量,租借某些学校的校舍和宿舍对落榜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单招或对口升学集训。前半年时间基本上的都是语数外课程,后半年时间按照所报专业给学生集训职业技能或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第二年的单招考试如果通过,这些学生就是大一新生了。
“1+3”的优势是培训的针对性强,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之处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增加了培训机构对学生的管理难度。
还有些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那就只有去“社会大学”历练了。
关注我 ,一个教育达人,升学就业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