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明写关公暗写妈祖为哪般?

娱记扒姨太呀 2023-03-11 14:55:10

在中国历史上,从朝廷到民间曾经长期最普遍地存在着这样共同的信仰供奉,合称“陆上关帝、海上天后”。

关帝与天后在官民之间的供奉祭祀中具有无可替代、无神超越之崇高地位,这一现象,成为隐藏“真事”的工具被利用在了《红楼梦》里,而且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中,关帝是谁就不用浪费口舌来作介绍了,“天后”则是指掌握水路海上航运的妈祖,同时又被称为妈祖婆、天妃等。

为什么说《红楼梦》里明写了关公暗写了妈祖呢?

这是因为在第五十一回李纨曾对关公坟发表过一通议论,可谓是明写,只是在全书中妈祖、天后、天妃这样的字眼并未出现过,但又真实地存在于书中,这就是暗写。

我们还需要知晓的是,不管是明写关公还是暗写妈祖,都不是书中所要表现的目标,而是另有深意地把它们当隐藏真事的工具媒介,来暗隐真实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在这一明一暗的设计中,深刻地体现了《红楼梦》笔法之奇幻绝妙。

说来说去,书中既然没有妈祖、天后、天妃这样的字眼,又怎知她真实地被暗写在《红楼梦》中呢?

传说中的妈祖为宋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姓林名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按当地风俗,女孩名字的后边总被加一个娘字,所以林默就被称为林默娘。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

由于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以及许多她海上救难的传说,宋元明清以来,妈祖先后被册封了四十多次,封号有圣女、神妃、天上圣母、天后等,而“妈祖”这个名字,则是海峡两岸渔民更加亲切的、约定俗成的叫法。

那么说她被暗写于《红楼梦》里又是什么道理呢?

自然是因为《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插入的那个关于林四娘的描述。

林四娘本来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可在虚构的设置中,不但名字接近林默娘,而且又把她写成与林默娘同一个地方的福建莆田人,这就不成不使人相信虚构的林四娘与妈祖林默娘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在元朝时期,《四明续志·卷九·祠祀篇》引《天妃庙记》:“神姓林氏,兴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异,能力拯人患难。室居,未三卜而卒。宋元佑间,邑人祠之,水旱疠疫,舟航危急,有祷辄应。”其中的“季女”不就是说她排行第四吗?

可见,林四娘这个名字就是实实在在地来自妈祖林默娘,毕竟把排行第四的林默娘唤作“林四娘”也不是不可以的。

由此也就能够确定了林四娘这个名字真的是暗隐着妈祖,问题的关键是如此暗隐的用意和意义是什么。

现在我们既然已经知道林四娘这个名字所暗隐的是林默娘,那么,在解读林四娘故事的时侯,如果时刻不忘两者是一体的,给林四娘贴上妈祖的标签,是不是更有助于解开其中迷团,从而获取正确的答案呢?

在《红楼梦》的表面描述中,讲的是作为宠姬的林四娘(妈祖)为青州恒王而殉节。由于我们已知林四娘的原型为妈祖,也就可以断定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属于假语村言,在其背后一定有真事隐去。

虽然林四娘(妈祖)为青州恒王殉节是虚构的,可是这个虚构故事却建立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上。

历史上在青州并没有什么“恒王”的,只有在明朝时期这里才有了“衡王”:

那是明宪宗朱见深于1487年,将第七子朱佑楎册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朱佑楎就藩于青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衡王府第。

衡王在青州共历一百四十八年,传了六世七王:恭王朱佑楎,庄王朱厚燆,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㵂,及末代衡王朱由棷。

在这一百四十八年间,其中前六位衡王都平平稳稳地度过了各自的一生,惟有末世衡王朱由棷是个例外。

朱由棷被崇祯帝封为衡王十二年后的1644年,随着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有人欲拥立衡王为帝,胆小的朱由棷却投降满清。清廷为了稳定乱局,便准许朱由棷及其族人继续居住衡王府内。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满清借口衡王子弟参与叛乱抗清,将朱由棷押到京城软禁,衡王世子朱慈(?)被杀。

第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清廷又以私藏金玉银印,欲行谋反等罪名,将朱由棷与被掳来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晋王朱审烜、荆王朱慈煃、周王朱绍烿、德王朱由栎、秦王朱存烳、太后邹氐、假太子王之明等明宗室十七人杀害于北京菜市口。衡王府则被抄斩,族人被迫四散逃命,来不及逃走还活下来的被变卖为奴,家产财宝“半归禅刹,半入候门”。富丽堂皇的青州衡王府顷刻间夷为平地。

无论是解读《红楼梦》还是林四娘(妈祖)的故事,就不能不了解这一历史背景。然而书中在描述过程中,以林四娘(妈祖)为主角,就凭失节降清的衡王朱由棷之德性,让林四娘(妈祖)为其殉节彰显忠义,他不但不配,也没有任何道理和意义。

因此也就得出一个结论,林四娘(妈祖)为衡(恒)王殉节的故事是另有深意别有所隐的。

其实《红楼梦》里林四娘(妈祖)的故事并非首创,而是借引于他人。

比如康熙年间,在安致远、陈维松、蒲松龄、王士祯、林云铭、李澄中等等明朝遗民的文集中都曾出现过,因为各自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改编。而首创者应该是福建晋江人陈宝钥。

陈宝钥是南明隆武二年丙(1646年)举人,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设六部官,陈宝钥被委任为协理礼官。次年因与郑成功有矛盾,惧得罪,自泉州降清。清迁陈宝钥以监司用,顺康之际在青州海防道任。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弑永历帝于云南,明统绝祀,郑成功、李定国以忧愤卒。陈宝钥降清并非心甘情愿,因此,在他赴贵州为官时,参加了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周失败后,陈宝钥再次降清,不久,辞官回归晋江。他曾有《陈绿崖诗集》传世,但因为他的诗文中有不少缅怀前朝,表彰遗民之作,从而被清廷列入禁毁目录。

据记载,吴伟业晚年,福建福清人魏宪曾带着陈宝钥创作的《林四娘》等诗文前来太仓拜见,吴伟业看后非常欣赏,就写一封《致陈绿崖书》让魏宪捎去,但因为陈宝钥正任职贵州,后来还参加了抗清活动,并没有收到吴梅村这封信,于是就被魏宪收录在了自己整理的文集中。而陈宝钥写的《林四娘》也失传不见。

多亏另一个福建闽县林浦人林云铭,曾从陈宝钥那里获得过第一手资料。林云铭《损斋焚余》中的《林四娘记》中有言:“康熙六年,陈(宝钥)补任江南驿传道。为余述其事,属记之。”

随后,林四娘(妈祖)这个形象便频繁地出现在了那个时期的众多明朝遗民的文集当中,虽然所述故事各有出入,但总结起来都围绕着这样一中心:

康熙二年(1663年),陈宝钥任青州巡检道期间,在衡王府结识了一位已经死了十七年,名叫叫林四娘(妈祖)的女鬼,二人在诗歌音律交流中,林四娘(妈祖)每每发出凄悲的伊凉之洞、亡国之音。最后林四娘辞别时,留下了诸如这样的诗句:

“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靖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历,蕙质心悲只学禅。”

“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

从这些我们应当看出,围绕林四娘(妈祖)所创作故事的主题,完全就是为了抒发与展现亡国之音、故国之思。

既然体现的是这样一种主题,那故事中的青州衡王就应该是另有所指的,试想一个先是降清,后又遭满清诬陷杀害的蕃王,怎么能说他是“殒身国事”呢?怎配得上林四娘(妈祖)为其殉节而全了忠义之志呢?

那么所谓的青州衡王到底另指何人呢?

且看林四娘故事开始的那个时间,1663年!这正是南明灭亡的第二年,1662年四月十五日,永历帝朱由榔被叛将吴三桂在昆明杀害,乃是南明灭亡的分界点。而1663年恰恰是朱由榔被害的一周年之际。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青州衡王”实是在影射暗隐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

第一,朱由榔自幼随其父桂王朱常瀛就蕃于衡州,“青州衡王府”正是用来代隐“衡州”;

第二,在衡州时朱由榔曾被崇祯皇帝册封为永明王,《红楼梦》里的恒王乃是一词两义,既用“恒”谐音了衡,又以恒、永同义来暗隐永明王和后来的永历帝;

第三,1662年四月十五日永历帝被害南明随之灭亡,才更符合是“殒身国事”;

第四,故事中只有暗隐朱由榔被害和南明灭亡,才更加符合亡国之音、故国之思这一主题。

因而可以肯定“青州衡王”其实是是在暗隐永历帝朱由榔,在确知了这一点后,“林四娘(妈祖)”是在影射谁也就呼之欲出了。

毕竟只有两个答案可供选择,那就是被称永历时期两柱石的延平郡王郑成功和晋王李定国,而郑成功则更加符合林四娘(妈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与条件:

一是林四娘(妈祖)为福建莆田人,宋元时期莆田隶属于泉州,所以说妈祖是半个泉州人,与郑成功是有一定意义上的同乡;

一是妈祖为掌管海上航云的女神,正好借隐郑成功拥有庞大的船队和海上军队。

所以说,用林四娘这个形象暗隐妈祖来影射郑成功是不容置疑的。而清初的那些明朝遗民争相以林四娘为主角来进行创作,显然是因为他们时此心领神会,又因清廷制造的文字狱,对此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才使林四娘的形象成为了一个谜,甚至沦落到后来人只知道那不过是一个关于女鬼的故事,却严重忽略了其真正的用意和主题。

既然《红楼梦》中暗写的“海上天后”是在隐藏郑成功,那明写的“陆上关帝”不用猜就是影射晋王李定国了。

第五十一回中,李纨这样说道:

“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弄出这个古迹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看上去李纨的这通议论,是因薛宝钗要求删去薛宝琴新编怀古诗的最后两首而起,其实是在借对关公坟的议论来暗示后两首诗应该如何解读,尤其是第九首《蒲东寺怀古》。

《西厢记》中的蒲东寺也叫蒲救寺,座落在晋南永济,而关公又是晋南运城人,正是以一个“晋”字来暗示这首怀古诗乃是在影射晋王李定国,同时也通过关公之平生、为人、事业,来表达对晋王的赞扬。

同时,第十首怀古诗《梅花观怀古》之梅花观座落之地,与《牡丹亭》中的故事皆在江西南安,而郑成功故里为福建泉州之南安,从而使两者形成了影射关系。

这样,最后两首怀古诗分别暗隐李定国和郑成功,使永历时期的两柱石形成对应和紧密联系。

同样的,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娘药”,也是对应和联系:前半段写《红楼梦》中影射郑成功薛宝琴,后半段则写影射李定国的晴雯。

到了第七十八回,则借助影射郑成功的林四娘(妈祖)和《姽婳辞》,来暗示提醒对晴雯、对《芙蓉女儿诔》应该如何理解和解读。

而这所有的对应的联系,又都与“陆上关帝、海上天后”脱不开关系。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