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AI(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现有教学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已难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亟需借助AI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AI技术经历了从规则系统到机器学习,再到深度学习等多个发展阶段。早期AI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求解和逻辑推理上。近年来,随着算法的优化和计算能力的提升,AI技术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进步为AI技术赋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教学改革领域,AI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深入,从智能辅导系统到个性化学习平台,再到虚拟助教和智能评估工具,AI技术已经改变了现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智能辅导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而个性化学习平台则利用数据分析来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路径。虚拟助教可以辅助教师管理课堂、答疑解惑,智能评估工具则能够自动评分并及时提供反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现有教学模式基本上都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点的掌握为目标,其特点表现为教师通过讲解PPT等方式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录音、记笔记、背PPT等方式被动接受知识。现有教学模式很难顾及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抬头率、参与度,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此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动态更新,难以反映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发展情况,客观上也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
“Z世代”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群体主体。他们成长于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更偏爱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他们希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能够提供更多的视频学习资料、互动讨论和实践机会,以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点。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以满足不同个体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需求。毫无疑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现有教学模式无法全面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如何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任课教师尝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环节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收效甚微。教师们普遍表示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来推动教学改革,这就为AI技术赋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AI技术赋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设计智能教学系统。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智能教学系统应至少包括自主学习、智能问答和学情分析三个模块。自主学习模块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智能问答模块能够提供即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增加互动性。学情分析模块则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任课教师提供有关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的分析,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任课教师使用智能教学系统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其四大优势。第一,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成果,系统能够自动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活动。第二,为学生创设贴近历史事实的互动教学环境。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可以“亲历”中国近现代史,如参观虚拟的历史博物馆或重现历史场景,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三,为学生提供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的渠道。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进行模拟对话,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第四,智能化管理教学资源。通过学习算法,系统能够自动分类和标签化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文档、图片和视频,便于教师和学生检索、使用。
总之,AI技术的发展,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方向,但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并使用AI技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AI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实现AI技术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有机融合。
(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