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钱老看好的设计师!”1964年,当所有人都被东风2号的射程困住时,一个小伙站出来,并提出了所有人没有想到的解决办法,就连钱老也陷入了沉思! 1964年的戈壁滩,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一群中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研究——东风二号导弹的研发。 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一个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导弹的射程远远不够。 在导弹基地的会议室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会议室里显得异常的安静。 在座的专家们脸上都是愁容满面,因为他们研究的导弹已经好久没有质的进步了。 而在这方面有着名声的钱学森先生,此时脸上也异常的严肃,并且一直低着头不说一句话。 就在各个专家都在想办法的时候,此时会议室里面突然有一位小伙子说了话。 而这个小伙子名字叫王永志,今年也已经31岁了,这个年纪正是闯荡的年纪,他也是刚从苏联回国准备报效祖国的新人员。 王永志接下来说的话更是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大部分的专家都不敢相信他说的话,他提出的办法就是不增加重量,反而是要减少600公斤的燃料。 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的方法。 老专家们纷纷摇头,有人甚至忍不住笑出声来。减少燃料?这不是与常识背道而驰吗? 但王永志知道自己的地位在这些专家面前,显得非常的渺小,可是他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打到。 原来,王永志在苏联学习期间,就对导弹燃料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注意到,在温度非常高的情况下,这些酒精就会发生膨胀的变化。 王永志认为,如果减少一定量的酒精,不仅不会影响射程,反而可能提高推进剂的利用效率。 而随着王永志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之后,会议室的那些嘲笑他的专家们都已经转换到另一种表情了,他们开始真正思考王永志说的这些话,并开始了互相的讨论。 而钱学森也注意到他,他认为王永志的观点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他思考方式的思维是非常有趣且新鲜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永志和团队开始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和计算。 钱学森的经验和洞察力,与王永志的创新思维完美结合,为项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终于,在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迎来了关键的发射时刻。当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刻,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冲天而起。 在场每一个人都在见证着这个奇迹的发生,每一个人都抬头看着天上的亮点。 当确认导弹成功到达预定目标时,整个发射中心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人们互相拥抱,泪水在许多人的眼眶中打转。 他的创新思维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更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王永志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他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最终成为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 即使在退休之后,王永志仍然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 他常说,科研最重要的不是循规蹈矩,而是要敢于挑战常规,保持开放的思维。 回顾王永志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正是这种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从最初的东风二号导弹,到后来的载人航天工程,每一步都凝聚着像王永志这样的科学家们的心血和智慧。 2024年6月,当噩耗传来,全国人民都为失去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悲痛。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勇于创新,永不言弃。 在王永志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个人才智与集体力量的完美结合,看到了创新思维如何推动科技进步,更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光明未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逆流而上,勇于挑战常规,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的航天梦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来源:中国航天火箭院 2024-06-18 《深切缅怀王永志院士|永攀科技高峰 志在航天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