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载沣作出一项令人震惊的抉择,竟以 90 万斤小米的代价变卖了醇亲王府。溥任道:“父亲,果真要走这一步啊?” 载沣,乃清朝末代监国摄政王,亦为清宣帝之孙,更是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生父。 他生于王族,享尽荣华富贵,却为何在弥留之际,把彰显身份的王府变卖? 1908 年,溥仪荣登皇位。在此之前,众人皆觉载沣更具帝王之姿。 然而,慈禧觉得载沣缺乏作为领袖的能力,并且打算在其逝后将权力平稳交予隆裕太后,于是对载沣的权力加以限制。 最为关键的是,慈禧竟存一丝期许,觉得自身病况能渐好,妄图操控年幼的溥仪延续大清统治,又怎会让载沣上台? 因此,她让年仅三岁的溥仪登上权力之巅,加冕为帝。 为限制皇太后的权力,慈禧遂将载沣推任为摄政王,让两人相互牵制,自己渔翁得利。
所以,载沣的地位和权力也是不亚于皇太后的。 后来,清末立宪运动爆发,载沣闹出“皇族内阁”的结局,引得立宪之士的极大不满,辛亥革命爆发。 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反对之声令载沣始料未及,无奈之下,他不得不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 不久后,清帝溥仪宣告退位,载沣竟轻快自然地说道: “终于有空回去抱孩子了。” 然而紧接着,醇亲王府内涌现了一件大事。 孙中山曾受袁世凯之邀抵京之时在王府与载沣碰面谈话,并对载沣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之事的行为给予赞扬。 当时,载沣每天待在家里看报,很少外出,但是生活还算富足。 其后,民国政府截断其资金供给,自此,一家上下生活方才走向节俭之途。
“伪满洲国”确立伊始,伪满洲帝溥仪便力荐一家老小去东北生活,并保证给予富足的生活资金。
然而,载沣却觉得,一旦他们迈入东北之境,便会落入日本人设下的陷阱,遭敌寇肆意宰割,最终失去生存机会。
1939 年,天津突降暴雨,冲毁了载沣的小屋。载沣携一家上下老小回归于北平,在醇亲王府内寻得生活之处。
醇亲王府最后的热闹之时,大抵是载沣六十诞辰吧。热闹过后,昔日门庭若市的王府也变得冷清。
在时代的变迁之中,众多王府皆被政府所没收。
1947年,载沣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
王府现已改建为学校的,对此,政府官员绝不可随便予以没收。
于是,载沣和溥任很快便着手于建校事宜,不久一所王府学校诞生了。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期间,载沣始终是一个时局的观察者。 后来,他了解到共产党的政策,接受到更多先进思潮,观念也随之变化。
谈起王府首位主人,乃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纳兰明珠。在光绪年间,此府主人之名便转到载沣父亲之手。 现如今,府邸越来越荒凉,载沣明白,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 恰逢新中国发展初期,国家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他心想: 我还留这个破王府干什么?不如卖了换小米吃。 1950 年,他铁心铁意决定将王府售出,售价90 万斤小米,售予国立高级工业学校。 他将一半的房款留给自己,搬至离魏家胡同不远处的立薄营11号居住。 又将另部分一分为八给予给自己的儿女。 1951 年,载沣罹患风寒,不幸辞世,享寿 68 载。 相对而言,载沣的晚年生活恬静、安详,也算是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