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郭香玉)金秋时节,新疆阿克苏的乌什县、温宿县,阿勒泰的哈巴河县、青河县、布尔津县等地,人工种植的大果沙棘进入采摘期,村民纷纷抢抓时机进行采收。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沙棘,10月之后,也将步入采摘季节。
沙棘,是全球公认的经济型防护植物,被联合国环境开发署誉为生态建设领域的先锋树种。以其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特性,在生态修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国家林草局原荒漠司副司长、中国治沙学会副会长兼沙棘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培兴介绍,目前,沙棘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
与此同时,市场供需不平衡、深加工程度低、机械化采集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沙棘产业发展。
陌生的沙棘汁饮料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沙棘产业发展。1985年水利部成立“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即现在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
国际沙棘协会编撰的《2022年中国沙棘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沙棘资源总面积3308万亩,占世界沙棘资源总面积3780万亩的88%。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沙棘功效的认同度逐年上升,国家对沙棘开发越来越重视,沙棘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全国涌现了一批沙棘企业。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各类沙棘加工企业5000余家,年产值达270-300亿元左右。
一些知名企业如雀巢、宝洁、汇源等都已开发多个沙棘相关产品,其中以饮料、保健食品居多。目前市场上以沙棘果实为原料的沙棘原浆就有200多个品牌。
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家永辉超市,记者看到在柜架上有“吕梁野山坡”沙棘汁饮料、“望吉利”沙棘气泡果汁饮料等销售。
售货员王女士向记者介绍说,她自己不喝沙棘饮料,不喜欢喝。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刘女士说:“不清楚沙棘是什么,也没喝过沙棘汁饮料。”一位来自山西的梁女士说:“在老家会喝当地的沙棘汁饮料,酸酸甜甜的,好喝。”据记者调查,身边大多数人没有听说或没有喝过沙棘汁饮料,对沙棘饮料大多数人还很陌生。
内蒙古宇航人公司总经理王尚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沙棘产业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还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阻碍了市场进一步拓展。”
内蒙古宇航人公司是目前国内沙棘研发、生产、销售及出口主要公司之一,旗下产品包括沙棘饮料、原浆及保健食品。据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收入仅分别为1.47亿元、1.86亿元和2.20亿元。
“近年来我国沙棘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但整体而言,产业化进程缓慢。”国际沙棘协会副秘书长张滨认为,沙棘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少、同质化,品牌竞争力不强。沙棘产业在供需、加工、采摘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受访专家和业界人士认为,尽管沙棘果营养丰富,但消费者对沙棘果认知度有限,加之机械采集率低,保鲜难度较大,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等,导致沙棘产业发展缓慢,产业规模较小。
多因素掣肘
业内人士介绍,沙棘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干旱、病虫害等会导致产量波动。例如在一些沙棘种植区,遇到严重的旱灾年份,沙棘果的产量会大幅下降。种植户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会导致种植决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新疆康元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和新疆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永海对记者说,沙棘资源从总体来看是生态林多,经济林少,野生资源大多没有形成集中管理,采收比较粗放,沙棘果产量低,资源利用率也不高。
同时,沙棘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相对滞后,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种类少,附加值提升空间有限,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022年中国沙棘发展报告》报告中列举了一些行业佼佼者,北京高远圣果和宝得瑞、河北神兴集团、山西吕梁野山坡和五台山、内蒙古宇航人和沙漠之花、承德宇航人、青海康普、新疆康元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企业目前基本上还是以人工采摘为主,机械化采集率低。
张滨认为,导致沙棘机械化采集率低的原因,一是生长环境复杂。沙棘多生长在山地、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区域,机械化设备难以进入和操作。二是沙棘果实较小且果实簇生,成熟时间不一致,机械采摘难以精准地只采摘成熟果实而不损伤未成熟果实和植株。
寻突破之道
9月中旬的布尔津县汇源沙棘基地进入采摘季节,红彤彤的沙棘果挂满枝头。
经过十余年深耕,北京汇源集团布尔津沙棘产业有限公司目前在布尔津县种植的沙棘林规模近10万亩,在当地开展沙棘良种繁育、沙棘果综合加工利用、开发生产沙棘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等项目,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汇源集团有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在沙棘果丰收季,如果按照枝条果采摘费每公斤1.5元计算,人均每天采摘150-200公斤,一天即可收入300元左右,一个采摘期按1个月计算,到汇源沙棘基地工作的农牧民人均可获得采摘收入八九千元。
业内人士认为,沙棘产业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于一身,在帮助农牧民致富增收上,“小沙棘”可以做成“大产业”,建议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提高机械化采集,突破当前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生态处处长孙中峰认为,要实现沙棘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沙棘果产品制造向沙棘果产业创造转变,从单一化、同质化向多元化、差异化转变,从产品产量的速度向质量的提升转变,从政府补贴向市场融资转变,从产品向品牌转变。
他认为,需要夯实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对沙棘苗木、种植、加工等各环节标准规范的制订;从国家层面加快沙棘原料林的建设;加大力气开发沙棘果汁、沙棘原浆、沙棘胶囊、沙棘茶叶、沙棘冻干粉、沙棘干果等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刘红建议安排专项资金,建设沙棘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开展低产沙棘林改造,保护野生沙棘资源;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培养人才、制定技术标准、打造品牌、壮大沙棘龙头企业。
国家林草局发改司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处负责人表示,沙棘作为我国沙产业的特色经济林果树种,下一步,一是扩大沙棘种植规模,提高产量,保障市场供应。二是加强对沙棘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三是增加沙棘品牌知名度,打造沙棘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