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是把“双刃剑”如何科学缓解疼痛?

上游新闻 2024-10-12 17:42:13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头痛、牙痛、关节肌肉等各种疼痛症状,尤其是长期的剧烈疼痛,会成为难以忍受的折磨。为了解决疼痛的困扰,有些人会服用止痛药。然而,长期服用止痛药虽能暂时缓解痛苦,却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风险。

长期服用止痛药有哪些风险?

1.损伤肝肾。长期服用止痛药,特别是那些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过程中,肝肾成为不可或缺的“过滤器”。然而,长期的药物负荷使这两个器官不得不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便可能导致其功能受损。具体而言,肝脏可能因药物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而受损,影响其解毒与代谢能力,而肾脏则需面对大量药物残留物的排泄压力,其滤过与重吸收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损伤往往是渐进性的,初时可能不易察觉,但一旦症状显现,往往已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刺激消化道。止痛药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会与胃肠道黏膜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其充血、水肿,甚至引发炎症。长此以往,胃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胃酸、消化酶等有害物质的侵袭,进而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等不适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持续的刺激还可能促进消化道溃疡的形成,一旦溃疡面被胃酸侵蚀至血管层,便可能引发出血、穿孔等危急情况,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3.造血系统损害。长期服用止痛药,对造血系统的潜在损害不容忽视,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血细胞生成受阻或数量减少。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可能受到干扰,进而引发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问题。贫血使患者易感疲乏、气短;白细胞减少则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出血倾向。这些造血系统的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他疾病的进程,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这些方法能安全、科学缓解疼痛

疼痛是许多疾病和损伤的常见症状,但长期服用止痛药并不是解决疼痛的最佳方法。相反,它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人们应该寻求更安全、更科学的疼痛缓解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巧妙运用自然界的物理因子,如温热、寒冷、电流与声波,精准作用于疼痛区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散,还可以放松紧绷的肌肉与韧带,缓解因紧张而加剧的疼痛感。超声波疗法以其深层穿透力,直达病灶,促进细胞修复与再生;而电疗则通过电流的微妙刺激,调节神经传导,缓解肌肉痉挛,为疼痛部位带来舒缓与放松。牵引与推拿技术,更是通过手法的精妙运用,调整身体结构,恢复平衡,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因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疼痛。这些物理治疗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还能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是疼痛管理中的理想选择。

2.休息疗法。休息疗法强调在疼痛发作时给予身体足够的休息与恢复时间,让受损的组织与器官得以喘息,从而加速修复过程。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可以有效预防疼痛的发生与加重。对于已出现的疼痛,适当的休息能够减少对疼痛部位的刺激与负担,为身体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的环境。另一方面,休息疗法还倡导在休息期间进行轻松的活动与伸展,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进一步加速疼痛的缓解过程。

3.治疗原发病。无论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还是心理治疗等手段,目的均在于消除病因,恢复身体机能的平衡与和谐,从根本上解决疼痛问题。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患者的配合与坚持,共同促进疾病的康复与健康的恢复。

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资讯)

(文/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颜辉扬)

0 阅读:17

上游新闻

简介:重庆第一都市新闻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