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寒意渐浓,一些人的鼻涕根本停不下来,鼻子痒、眼睛痒、打喷嚏、咳嗽甚至气喘等情况也接踵而来,即使戴口罩防护,也挡不住过敏情况的发生。
西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简单地说,就是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比如螨虫、粉尘等),而产生的鼻腔的反应,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大量水样清涕、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肺气不足关系密切。我国北方春秋季节干燥多风,春季多温、秋季偏寒,导致温燥、凉燥之邪盛行。风为百病之长,燥邪随风而起,若人体肺气不足,阴液不能上荣于窍,又有风燥之邪外袭皮毛,故表现为鼻窍不通、鼻流清涕等。
过敏性鼻炎患者一般在秋冬季表现会更严重。主要是因为秋季以后,空气中过敏原及真菌的浓度迅速上升。同时,秋冬季空气干燥、寒冷,当人体接触到寒冷空气时,容易对鼻腔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重在杀菌消炎。临床上提倡联合用药,口服药物有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等,外用药物常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等。口服药物与外用药物配合使用可实现“1+1>2”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要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
中医则会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治疗,如针灸、艾灸、穴位贴敷、口服中药进行治疗,治疗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规范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或合并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时可以考虑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脱敏治疗包括舌下含服和皮下注射脱敏两种,属于一种免疫治疗,同时具备近期和远期疗效,是目前仅有的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
建议以规范的预防过敏原、药物治疗为主,结合脱敏治疗,必要时选择手术。
六大习惯缓解症状
为防止过敏性鼻炎的反复发作,在这里推荐六个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
重防护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易感染季节做好防护,减少在风沙天气、柳絮纷飞时外出;如需出行,戴好口罩,佩戴护目镜。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按摩一是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通穴(位于鼻孔两侧,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每日早晚1~2次,每个穴位按揉约2分钟。二是用食指、中指按住鼻梁两侧,上下推擦30次左右。推擦鼻翼可疏通鼻部经络,促进鼻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畅鼻窍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穴位敷贴、艾灸等方法改善鼻塞症状。
冲鼻腔在过敏性鼻炎得到控制或者症状较轻时,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早晚各冲洗1~2次。
勤泡脚脚是人体之根,沐足泡脚可从脚部开始推动全身阳气流动。同时,还可通过按揉脚下的肺、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肾上腺和脾反射区,带动阳气向上运行至鼻部,推动鼻腔内气血的流动。
迈开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管住嘴过敏性鼻炎患者要避免摄入会刺激胃液分泌过多或易导致胃黏膜受损的食物,比如咖啡、酒、辣椒、芥末、胡椒等。可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文字杨彦
视频蔡亮
设计杨诺亚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文审核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