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人有生活压力吗# 怎么可能没有生活的压力呢?那个年代每个家庭孩子都比较多,很多家庭还有老人要赡养,工资低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工人月薪40多块钱,要养活一家子人都不稀奇。干部家庭一个人月薪100多就已经算高工资了,但这样的家庭往往孩子也多。 那个年代粗粮细粮是有定量的,买所有的副食品都要凭本供应,每个人每月的猪肉鸡蛋芝麻酱面粉大米玉米面等都有明确的定量,包括肥皂碱面小苏打等等。香油花生瓜子儿,只有春节过大节的时候才有定量供应,我记得香油是一个人二两吧。 那时候中午买两毛钱的肉沫炒炒菜就算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了,这也算见荤腥了。 因为穷因为钱紧,家里的孩子一般都是给大孩子买新衣服,然后把穿旧的衣服补上补丁给下面的弟弟妹妹穿。孩子多的家庭饭量大,吃粗粮是常有的事儿,家里吃细粮白面和大米就要相互谦让了,紧着幼儿和老人吃。 那个时候贫富差距表面上不太能看得出来,因为大家都是在计划供应下生活,但家境好的人可以在商店里买一些现在看来比较奢侈的商品,比如肉肠面包糕点等等,这些是不需要计划供应的,有钱就能买到。 再一个就是级别高一些的人,或者是军队的一些干部通过某种渠道能搞到一些粮油和副食品,以此改善生活。 尽管每个家庭都在精打细算,但很多家庭不到月底就把钱花光了,听母亲说我家那个时候到月底没钱了,就向单位打白条借钱,开支的时候拿白条把钱还上。 我记得那个时候上学,班上有个孩子连学费都交不起,那个时候小学是每学期2块5,中学是5块钱,就这样的钱家里都拿不出来。那个孩子从来没见他穿过新衣服,都是洗得看不出颜色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他家孩子太多了,只有父亲一个人做架子工挣钱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