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佳琪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日益严峻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可持续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追溯ESG概念的起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就开始逐渐兴盛。2004年,联合国在发布的《Who Cares Wins》报告中首次引入了ESG这一理念,强调在投融资决策中融合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ESG从此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ESG在中国发展的前世今生
ESG从这个字面意思来说,其实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分别匹配着:“E”(Environmental)代表环境,“S”(Social)代表着社会,“G”(Governance)代表着治理。把这三个字母拼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在让企业重新思考什叫作做“企业的发展”或者怎样才是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规避原来那种主要以单一的财务指标为唯一考量,而开始关注企业不仅仅只关注财务绩效,还应该关注环境绩效、社会绩效,还有企业治理水平,从这种综合的评价指标来看待一个企业,从而帮助投资人来决策我们应该把钱投到哪里去。
2024年4月12日,北京、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上市公司将迎来一个规范且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体系,ESG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答题”。这也意味着,ESG的发展有着日渐重要的意义。这个意义不仅只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而是对整个社会,尤其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能够接收到到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达到既能帮助企业盈利,又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均衡的状态。
从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是由企业造成的,如果按照国家或者全球的环境治理的“谁污染谁治理”的角度讲,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主动担起这份责任,去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而这对企业长远利益考虑,也有利于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ESG当下发展过程中的痛点
2024年2月,沪深两大交易所和北交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双重重要性原则”,要求披露主体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层面的重要性,一个是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另外一个是影响的重要性。包括环境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ESG的发展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认知与资源投入不足,尽管ESG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但大众对其认知仍较低,且资源投入不足,尤其是在董事会和组织方面。这导致ESG实践主要局限于商业领域,与公众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第二是ESG的标准尚未体系化,国内虽然做ESG的评级机构非常多,但是尚未形成业内很权威的机构;其次,ESG作为关注长期投资的评价标准,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现有市场更多的投资人关注的还是短期企业表现,长期投资理念还是需要有个养成的过程;再就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与质量不一,ESG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质量和可比性较差。许多公司仅披露管理政策,缺乏具体的执行方法和数据支持,影响了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在ESG专业整合能力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内在ESG评价的专业整合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不同行业和地区间的数据可比性和科学性不足。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SG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虽然ESG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发展,但仍需在提高公众认知、增加资源投入、改善信息披露、提升专业整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应用难题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政府是强有力的助推器
人才建设更任重道远
但当前存在的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政府实际上在整个的ESG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政府的首要的就是要建立好相应的制度;第二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在企业的ESG披露方面进行相应的监管,同时对第三方评级机构和咨询机构进行监管;第三是对企业关于ESG概念和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和宣广;最后是推动国际合作,政府可以跟全球比较优秀的地区和国家建立这样的理的这种关系,在交往过程关系中进一步去引导企业知道,如果想在国际上跨国经营,站稳脚跟,企业必须要在ESG上有所投入。
随着ESG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国内首先应将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里面要把ESG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合进来,另外应加强社会培训教育,比如可以来自第三方教育培训机构。
ESG的发展需要建立ESG生态圈,涵盖着企业、政府、高校、咨询机构、第三方组织等等各方面在一起,再进行构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谁都可能是受教育者,都也可能是教育他人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