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长沙市雨花区66岁的张应基老人因病离世。女儿李婧华女士遵照父亲遗愿,当即联系上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表达捐献意愿,随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及长沙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家属办理好捐献手续。在现场,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及亲属三鞠躬默哀后,完成张应基老人的角膜获取及遗体接收。
张应基老人祖籍湖南麻阳。1958年,他在长沙出生,后来随父母去了黑龙江生活,曾支援国家北大荒的开发建设。1988年,因为心系家乡,30岁的张应基回到了长沙工作立业。
在女儿李婧华女士的眼里,父亲是一位有爱心、能吃苦耐劳且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父亲不管是在农场工作还是当做厨师、做生意,都特别能吃苦,也从不抱怨,同时也很爱交朋友,只要是他认准了的人,他都会用一颗纯粹的真诚之心对待他们。他60岁那年,加入湖南省红十字志愿者艺术团,不但丰富了自己暮年生活,也在那里结交认识到很热心公益的朋友。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遗体角膜捐献,于是他就产生了过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角膜的想法,为国家的医学科研教学做一点贡献,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重见光明。”
平日里,张应基老人总想着自己能参与更多的公益活动。今年2月,他到湖南省红十字会正式申请成为了一名“中国红十字志愿者”,在社区服务领域去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父亲之前身体一直很好,但是最近几年开始患上心衰和心梗,特别是到了今年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差,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捐献遗体角膜这件事,他和合唱团的朋友们也经常聊起这些事。”女儿李婧华女士回忆起父亲的点滴,眼眶湿润了,“我很想帮他完成最后的心愿,也很希望他的角膜能够帮助到他人重见光明,遗体能为国家做最后的贡献,于是今天上午,我帮父亲在网上正式登记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这也算是我能帮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张应基老人的生前好友史女士也赶来送张老最后一程,她介绍道“老张很爱旅游,之前也很喜欢下厨,经常会邀请合唱团的朋友来家里吃饭,出去游玩还会带上自己做好的饭菜请大家吃。他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也正因为这样我们都喜欢他,生病期间,合唱团的朋友们也经常来关心照顾他。”
10月10日晚,张应基老人安静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长沙爱尔眼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下他的一对眼角膜,经评估,张老的角膜质量良好,已于10月12日移植给一位年龄相仿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为他的生活带去新的光明和希望。张老的遗体则被接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大体老师”。
如何进行遗体角膜捐献登记?
现场登记:前往当地红十字会或遗体角膜接收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通讯员杨丽红潘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