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严查!”重庆,一小学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带身份证,家长进教室后,被运营商要求开通价值120元一张的智慧校园一卡通。家长直接怒了,大喊:有教育局规定拿出来,没有就拿走!教育局的回复出乎意料。 “为啥我们必须支付这笔费用?学校本乃教书育人之所,怎会在何时沦为强制付费之地?”在周五的夜晚,一张关于“智慧校园一卡通”的通知在家长群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事情发生在重庆的一所小学,于家长会时做出了一件颇为出人意料的举动。本来嘛,家长会就是老师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的,结果学校却安排联通公司的人员上台,推销起了他们的“智慧校园一卡通”。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卡还不能说不办,一年120元的费用,说是自愿,但实际上,学校的很多功能都得绑定这张卡,比如进出校门、接收通知、甚至连学习辅导和成绩分析都得用它。 家长们对此纷纷表示不满,质疑学校此举是在“剥削”家长。有的家长当场就发飙了:“你们这是强制消费!有没有文件规定要办?更有家长直接对推销人员提出质疑:“若非教委明确要求,请你们立即离开!” 面对家长的敌意,推销人员只得无奈离去,现场只留下其落寞的背影。 事实上,“智慧校园一卡通”并非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早在2021年,重庆某实验小学就曾因强制学生办理此卡而遭到家长投诉。对此,教育局迅速采取行动,不仅停止了办卡行为,还退还了相关费用,并重申了校园纪律,坚决禁止商业活动进入校园。 不过短短数年,相似之事竟再度登台。这难免让人怀疑,学校和商家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学校推销“智慧校园一卡通”,表面上是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实际上就是想借机敛财。毕竟,一张卡一年需 120 元,一所学校有数百乃至上千名学生,如此算来,这笔收入堪称巨额。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同样乐于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拥有稳固的学生群体,这无疑为其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一旦成功向学校推销产品,便相当于为他们获取了一份长期稳定的收益途径,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那些所谓的“智慧功能”,其实很多都显得多余。比如,进出校门刷卡,本来就有学生证,何必多此一举?至于学习辅导和成绩分析,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胜任,何必额外依赖这些功能呢? 说白了,学校和商家就是利用家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理,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干着“赚黑心钱”的勾当。 令人尤为忧心的是,学校商业化的混乱状态绝非个别现象。除“智慧校园一卡通”外,强制购置校服、教辅材料,参与收费培训班等,在几乎每个环节,皆能觉察到商业化的踪迹。 学校,这片本应专注于教书育人的圣地,如今却渐渐沦为商家追逐利益的“商业场所”,这一现象的根源究竟在何处? 近年来,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很多学校的经费依然紧张。为提升办学条件与教师待遇,部分学校竟心存邪念,打起了学生的主意,这种行为实不可取。 为追逐利润最大化,部分商家竟铤而走险,运用诸般手段打通学校“关卡”,乃至向校领导和老师行贿。 诚然,监管部门的缺失无疑是致使学校商业化呈现乱象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监管乏力,问责机制亦不完善,致使部分学校和商家得以钻空子。 对于学校的不合理收费,我们要勇敢地说“不”。必要之际,可向教育主管部门予以投诉,以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正义得以伸张,权利得以保障。 教育关乎国家的长远未来,系于民族的殷切希望。我们决不能让商业化吞噬了教育的本质,决不能让学校变成“生意场”! (信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