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6年王光美因病去世。在临终前她突然向女儿刘亭作揖,用最后一点力气缓缓地说:

2006年王光美因病去世。在临终前她突然向女儿刘亭作揖,用最后一点力气缓缓地说:“女儿,拜托了!”女儿崩溃着 说:“妈妈,您这样,我受不起啊……” 王光美出生于1921年的一个显赫家庭。父亲王治昌是北洋政府的高官,母亲董洁如是早期女大学生。幼年的王光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她敏感的内心却对社会的不公现象产生了疑问。 一天,少年王光美问母亲:"妈妈,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吃饱穿暖,而有些人却在受冻挨饿呢?"母亲沉默片刻,轻声说:"孩子,这就是社会的不公平。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这段对话,在王光美心中埋下了追求平等与正义的种子。 青年时期的王光美接触到进步思想,她下定决心投身革命事业。面对父母的反对,她坚定地说:"我要为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新中国而奋斗!"就这样,王光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0年,王光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地下工作。在一次秘密集会上,她结识了刘少奇。两人志同道合,很快成为了亲密战友。 1948年,王光美与刘少奇喜结连理。在婚礼上,刘少奇对王光美说:"光美,我们的革命道路还很长,生活会很艰苦,但我相信,有你在我身边,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王光美握着刘少奇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 在解放战争后期,王光美与刘少奇并肩作战,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光美一边协助刘少奇工作,一边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在外事接待工作中,王光美以优雅得体的举止,展现了新中国妇女的风采。 王光美十分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她多次深入幼儿园进行调研,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在一次视察中,王光美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亲切交谈:"孩子们,你们都有美好的梦想吗?"孩子们天真的话语,更坚定了王光美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尽管工作繁忙,王光美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她常对子女说:"我们要永远保持革命本色,不能忘记党的宗旨。"在王光美的言传身教下,刘家树立了良好的家风。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刘少奇遭受迫害。王光美也被下放劳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逆境中保持乐观。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王光美对女儿刘亭说:"亭亭,不要为妈妈担心。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对党对人民忠诚。"刘亭握着母亲的手,泪水滑落脸庞。 1969年,刘少奇病逝,王光美承受着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抚养子女健康成长。 1978年,王光美平反后重新投入社会工作。她十分关注妇女儿童权益,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在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王光美以流利的英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妇女的风采。一位外国记者问:"王女士,您认为中国妇女的地位如何?"王光美微笑着答道:"在中国,妇女能够参与各行各业,与男性享有平等的权利。我们正在为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工作之余,王光美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她萌生了创办慈善项目的想法。 1995年,王光美发起了"幸福工程",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改善生活状况。她毅然决定捐献个人财产,支持这一慈善事业。 在一次考察贫困地区的行程中,王光美来到一位母亲家中。看着眼前贫困的环境,王光美握住母亲的手,说:"妈妈,您不要担心。'幸福工程'会帮助您渡过难关,让孩子健康成长。"母亲热泪盈眶,连连道谢。 在王光美的推动下,"幸福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帮助无数贫困母亲实现了梦想。 2006年,王光美因病住院。尽管身体虚弱,她仍牵挂着"幸福工程"的发展。 在病床前,王光美对女儿刘亭说:"亭亭,'幸福工程'是妈妈毕生的心血。以后,这个重担就交给你了。"刘亭握着母亲的手,坚定地说:"妈妈,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把'幸福工程'发扬光大。" 临终前,王光美郑重嘱托:"女儿,拜托了!"这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2006年7月13日,王光美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王光美离世后,"幸福工程"在女儿刘亭的带领下持续发展,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贫困母亲得到了帮助,重拾生活的希望。 在一次纪念王光美的活动上,一位曾受助的母亲动情地说:"是王光美阿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的爱心点亮了我的人生。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王光美的故事,鼓舞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用行动点亮他人的生命。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什么是无私奉献的慈善家。王光美,一个光明磊落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