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记者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湖南积极在非洲开展杂交水稻制种、育种和种植,在一批批中国援非农业专家努力下,现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杂交水稻,超过非洲国家的1/3。为铭记中国专家和杂交水稻的突出贡献,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在面值最大的2万阿里亚里纸币上,印上了中国杂交水稻图案。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此时此刻,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大陆绽放出希望的绿色光芒。在非洲这片充满生机与挑战的土地上,中国的农产品和技术正在为非洲的减贫事业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
水稻作为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长期受到种子质量、种植技术、基础设施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导致稻米产量无法满足民众需求,不得不长期依赖粮食进口。然而,随着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这一困境正在得到显著改善。
在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多个非洲国家,中国杂交水稻已经落地生根,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硕果。
地处杂交水稻发源地湖南的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与全球多个国家开展杂交水稻业务合作。在非洲,他们以马达加斯加为中心,拓展尼日利亚、安哥拉、几内亚、肯尼亚等国,形成了杂交水稻全产业链,是中国与非洲开展杂交水稻业务合作的代表性企业。
“我们从2008年开始在非洲进行试验示范,如今已经累计推广面积达到8万公顷,平均产量超过7.5吨每公顷。”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震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些国家,当地的水稻产量甚至实现了200%的增长,这无疑为非洲的粮食安全和减贫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姚震球特别提到了马达加斯加,这是袁氏种业在非洲的一个重要市场。他介绍道:“我们在马达加斯加设有全资子公司,推广面积已经达到了7万5千公顷。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看到当地的农民因为种植我们的杂交水稻而增收减贫,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除了马达加斯加,肯尼亚、莫桑比克、几内亚等国家也在积极试验示范和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尽管在某些地区,如肯尼亚,由于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较为困难,推广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中国专家和团队依然坚持不懈,努力将杂交水稻的优质种子和技术带给更多的非洲农民。
在非洲的田野上,中国杂交水稻的绿意盎然,与当地农民的笑脸交相辉映。这些绿色的小生命不仅承载着非洲人民对粮食安全的渴望,更寄托着中国对非洲减贫事业的深情厚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推广离不开国内强大的种业支持。
记者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了解到,农业农村部在湖南认定了8个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溆浦、靖州、绥宁、武冈、攸县、零陵6个县市区为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衡阳县为油菜制种大县,鼎城区为棉花制种大县。
这些地区常年制种面积超过40万亩,生产良种8000万公斤,占全国总量的30%。在满足国内用种需求的同时,每年还向外省供种约4000万公斤,成为杂交水稻种子产销的第一省。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