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6日报道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近日刊发题为《俾斯麦的“詹姆斯·邦德”的秘密报告》的文章,作者是马丁·普法芬策勒。全文摘编如下:
1878年的一个春日,德国情报机关的间谍奥古斯特·施卢加·冯·拉斯滕费尔德在走出巴黎的寓所时被盯上了。一名男子秘密跟踪了他。在跟踪者事后的汇报中,施卢加是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苍白瘦削,个子颇高”,瘦骨嶙峋的脸上留着红色小胡子。“由于从马上摔下来,他一瘸一拐,但这并不妨碍他快速行走。”
跟踪者描述了这名特工的日程:他在一家咖啡馆吃早餐,然后去了奥地利大使馆,随后又去了法国陆军部,三小时后离开,“腋下夹着一包文件”。跟踪报告称,间谍施卢加拥有“绝不动摇的自信”。
跟踪者是施卢加在德国军事情报局的上司们派来的:他们担心自己的特工不忠诚。这份怀疑得到了证实:施卢加同时也向法国和奥地利提供情报。尽管如此,柏林方面依然和他保持合作:这个在巴黎的男人是不可替代的。
重视金钱胜于爱国
施卢加被视为德国史上最重要的间谍之一。有人说他是19世纪的詹姆斯·邦德。据说,他提供的秘密报告影响了普法战争中的色当战役(1870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1916年)。然而,长期以来的批判性研究却对这位顶级特工知之甚少。帝国档案馆中的大量文件都在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或1945年的一次轰炸中被销毁。
但一些秘密档案还是挺过战火。加拿大历史学家詹姆斯·斯通成功将多份未署名报告与施卢加联系起来。他在《情报史期刊》上发表的研究首次将这位传奇人物清晰地展现在大众眼前。
1841年,施卢加出生在匈牙利一个贵族家庭。他曾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中担任少尉,并参加了在意大利的一次战役。之后,他在维也纳战争部的一个办公室工作,收集对于部队调动和作战计划非常重要的地形信息。然而,他加入总参谋部的申请遭到拒绝。斯通认为:“这次被拒可能让他投奔了普鲁士人。”比起爱国,施卢加显然更重视金钱。
1866年,被拒绝后的施卢加在柏林一家高级餐厅与普鲁士上尉海因里希·冯·勃兰特共进晚餐。据推测,这次接触应该是由施卢加发起的。当时,勃兰特正在筹建普鲁士总参谋部情报部并寻找线人。施卢加吹嘘自己在维也纳战争部的人脉,成功说服了普鲁士人——奥地利当时的对手。后来,施卢加还为直接向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汇报的“中央情报局”工作。
早期的情报部门是松散的网络,柏林总部只有两个人,负责管理哥本哈根、伯尔尼和布鲁塞尔等地的十几名特工。为保护身份,他们在报告中使用化名。由于很多信件都经过誊录,因此笔迹分析往往无助于确定写信人。
斯通注意到,在1867年的一份报告中,特工的名字被糊上了。但通过与柏林特工们的私人信件进行比较,他还是找到了足够的线索,确定了施卢加的代号。情报部在一战期间用“17号特工”指代施卢加,此事早已广为人知。而现在,斯通发现了更多的代号:Schul、S和X。
多次提供重要情报
1866年与勃兰特首次会面后不久,施卢加就凭借其在维也纳战争部的职位提供了——用柏林一名情报官员的话来说——“奥地利高级领导人的重要特征”。这些信息被印刷出来,分发给普鲁士高级军官。不久后,普鲁士在柯尼希格雷茨战役中击败奥地利,夺取了中欧霸权。
在那之后,施卢加继续观察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战争部正在为“山地战”装备3万人,可能是为了在罗马尼亚或保加利亚采取行动;维也纳方面还将军队人数增加50%,并为他们配发新步枪。但他也了解到,若普法战争爆发,哈布斯堡王朝希望保持中立。
1869年,由于与“世仇死敌”法国的关系日益紧张,柏林方面将施卢加派往巴黎。他在最初的报告中称法国正大量购买马匹,但这却被证明是错误情报。他在柏林的上司们相当失望。勃兰特在给一位密友的信中写道:“S往往有些激动,他很想立刻展示自己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推移,施卢加逐渐改善人脉网络。他伪装成记者、奥地利驻外武官和普鲁士警方的联络员,后者甚至为他打开了法国情报部门的大门,因为法国情报部门希望与普鲁士人交换关于社会主义者的情报。施卢加因此得以向柏林报告,左翼团体在法国军队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巴黎个别指挥官认为无法“保证自己军团的可靠性”。
据悉,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外交上少有作为。俾斯麦利用了法国的这一弱点,支持一名普鲁士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对法国而言,这意味被霍亨索伦家族包围。拿破仑三世将此举视为挑衅,并于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
施卢加在战争爆发前就将法国的动员计划传递给了柏林。在战争期间,他又向普鲁士情报部门汇报了法军的混乱情况:许多士兵起初连步枪或帐篷都没有。
他最有趣的报告之一出自1870年夏天,其中提到法军决定将最后一支残余的野战军派往梅斯,解救被困的“莱茵军团”。于是,普鲁士人北上,在色当战役中获胜,为德意志帝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
施卢加的贡献其实并不像后来的英雄传说中所描绘的那般伟大:普鲁士的将军们可能已经从报纸上得知了此次部队调动。但斯通认为,还是不能低估施卢加在1870年战争中的重要性:“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不仅取决于铁血,也取决于情报。”
战争时期的间谍活动会带来生命危险。1870年底,当施卢加在图卢兹收集情报时,引起一名法国将领的怀疑。后者派出调查人员。斯通说:“如果法国人发现了施卢加,就会把他送上军事法庭。”但施卢加逃到瑞士。因为他在图卢兹使用的是假身份,因此并没有在巴黎暴露伪装。战争结束后,他立即返回巴黎。
事实证明,施卢加继续发挥着作用。1879年,他帮助给一名从德国莱比锡向法国提供德军情报的特工定罪。为此,施卢加假扮成俄罗斯人,使用假名与敌方间谍取得联系。为做好伪装,他故意使用蹩脚的德语。通过这种方式,他让对方向他发送了一份所需的秘密文件的估价。档案没有说明后续情况,但斯通认为,由于施卢加的高超手腕,德国当局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得以对此人展开行动。
施卢加还多次观察法军演习,并将分析结果发往柏林。由于他与一名高级军官关系不错,他甚至在1888年获准跟随后者的军团旅行,并深入了解法国的军事体制。
难逃囚禁而死厄运
由于德国人提供的丰厚报酬,施卢加过着奢华的生活。他同时还为多个客户工作。他向法国人提供维也纳的秘密文件,显然还把法国的鱼雷图纸交给了英国人。斯通说:“施卢加是一个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情报的间谍雇佣兵。”后来,施卢加甚至为奥地利武器制造商与法国军队之间的交易牵线搭桥。
因此,难怪普鲁士人时而怀疑他的忠诚,并对他采取监视。情报部负责人勃兰特甚至明确警告他的继任者,不要让施卢加在德国长期逗留——显然是为了防止他在当地为法国或英国收集情报。尽管有所保留,特工"X"与柏林方面的合作还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一战期间,施卢加也通过瑞士从法国向德国走私情报。这些报告主要基于他在巴黎的沙龙听到的谈话与传闻。历史学家马库斯·珀尔曼认为:“施卢加在鸡尾酒前线的战斗相当成功。”
西方战线的消耗战每天都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伤亡,却没有取得任何重大的领土收益。一份报告采用了施卢加的情报,称法国人的战斗意志即将瓦解。他的评估可能促使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于1916年在凡尔登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这场战役以灾难告终,共导致30多万士兵丧生。
回顾此事,施卢加的支持者强调,他的情报是正确的,只是被曲解了。至于这些情报在多大程度上对德国最高陆军指挥部的自杀式命令起到决定作用,现已无从考证。珀尔曼认为:“法尔肯海因不是个团队合作者。他独自在小房间里作决策,因此少有关于他行动意图的记录。”
可以肯定的是,施卢加的职业生涯在凡尔登战役后不久就结束了。也许是害怕被发现,这位年老多病的间谍擅自离开法国,从而触怒了上司,遭到软禁。1917年,特工"X"被自己所属的情报部门囚禁而死。(编译/钟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