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荔枝苗,在广东惠州生根发芽,在贵州黔西南抽枝结果。
这个夏天,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北盘江边,“美荔传说”荔枝园一片葱葱郁郁,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的脸上笑开了花。
2022年,惠州“新农人”吴宇辉带着技术团队来到黔西南,通过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后,与当地村民一起,建立百亩晚熟珍稀荔枝种植示范基地。
两年时间里,惠州人带来的惠州优质荔枝品种,在惠州先进的种植技术呵护下茁壮成长,让黔西南荔枝产业重启。起点即是高端,起步即踏上发展快车道。
一颗荔枝“乘风”而来,两地携手共建产业,打造“甜蜜”事业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风光秀美的北盘江沿岸,一个布依族村寨——册亨县岩架镇板弄村坐落于此。村边连片的小山坡上,一棵棵荔枝树蓬勃生长,一颗颗荔枝果红润饱满。粤黔协作的“美荔传说”正是从这里开启。
资料显示,黔西南荔枝种植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但均为群众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黔西南州探索发展荔枝产业,争取贵州省农科院支持,在册亨县建立荔枝引种示范园200亩。在示范园的带动下,册亨、望谟两个县又相继发展荔枝3000亩。
“刚开始时,群众发展信心足,效益还算可以,但多年过后,品种老化,生产的荔枝核大肉少,市场不好。”册亨县农业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顺勇介绍,荔枝卖不了钱,老百姓就疏于管理。后来,龙滩库区下闸蓄水,淹没了大部分荔枝产业种植区,零星剩下了三四百亩,挂果不多。
没有更好的优质替代品种,没有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说,从本世纪初起,黔西南的荔枝产业基本处于“零敲碎打”甚至停滞状态。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乘着粤黔东西部协作东风,黔西南荔枝产业发展的“命运”迎来转机。
2022年7月,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到访黔西南。这个由两地政府组织惠州农业专家、企业代表组成的粤黔协作工作组,目的就是通过考察调研,寻找合作项目,推动协作尽快落地,取得实效。
“印象中贵州多雾、有雪,能种荔枝吗?”在惠州种了近十年荔枝的吴宇辉,对于来黔西南能做什么,他心头没底。抱着先看看的心态,他加入了工作组。
来到北盘江沿岸,吴宇辉看到存活着并开始挂果的荔枝,脸上的表情也从疑惑转向惊喜。“经过向农技专家咨询,这里是种荔枝的宝地,一下子激发了我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吴宇辉回忆道。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卢加举介绍,册亨北盘江沿岸属于低海拔、富热量地区,全年无霜冻,从当地历史种植情况,以及多年来开展的热区普查、实地调研情况来看,这里的特殊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荔枝生长。
吴宇辉了解到,贵州现有亚热带作物优势区域面积600多万亩,其中,适合荔枝种植的优势区至少50万亩,分布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赤水河沿岸,仅黔西南州适合发展荔枝的优势区至少有10万亩。这里种植的荔枝成熟期比广东、广西等地晚半个月,比四川产区则早了两个星期,具备成熟期区域优势,正好能填补市场“空档期”。
多方论证的结果,让吴宇辉信心“爆棚”。他决定留在册亨,带来一颗荔枝,致富一方百姓,当好“甜蜜”事业的“助攻手”。
在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下,作为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项目之一,2022年9月,吴宇辉在册亨成立三百颗(贵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册亨县荔枝种植试点基地建设。他带领技术团队,和当地10多名村民一起,建立300亩晚熟珍稀荔枝种植示范基地,取名“美荔传说”,希望以一颗小荔枝,书写粤黔东西部产业协作美丽新篇章。
一场奔赴“美荔”相约,政策资金“硬核”撑腰,产业底气更足
从无到有难,从有到优同样难。
冲破阻碍,打开局面,先从品种入手。
从千里之外的惠州,吴宇辉带着冰荔、挂绿、桂味、御荔、仙进奉等16个优质荔枝品种,开启了一场“美荔”奔赴。
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的支持下,2022年,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册亨县荔枝种植试点基地,首期100亩建设“动起来”了:从惠州自有荔枝园快速引进种植惠州优质荔枝品种,对原来的荔枝进行高接换种,实行智能化管理……如今,一个集“品种优质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防控绿色化”于一体的“五化”智慧果园逐渐成形。
回忆起最初改造、建设的情景,吴宇辉坦言,其难度不亚于“开荒”。
“从惠州运来的荔枝种苗,一种到地里就遇到干旱,只好翻山越岭去找水引水。”吴宇辉说,刚开始依照老办法在半山腰打井,因地形原因打井师傅干了5天就罢工。最后一咬牙,决定从北盘江抽水上来进行灌溉,“光这个抽水工程就投入了80多万元,花费一年多时间。”
过程虽苦,但所幸始终有当地政府及林业、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硬核”撑腰。支持水肥一体化、无人打药车、除草机等配套设施,支持种苗、车辆……当地政府部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让吴宇辉搞产业的底气更足,发展产业的步子迈得也更稳。
2022年种植100亩、2023年扩种200亩,2024年计划再种200亩……“美荔传说”的版图逐步扩大。
眼前的300亩荔枝种苗,经过3年精心培育,大部分长到了及肩高,今年第一次挂果。“因为光照时间长,这里的荔枝比惠州的甜。”吴宇辉说。
一场双向奔赴的“美荔”相约,正结出粤黔协作的“美荔”果实。
一次实践跨越千里,深耕种业提升技术,荔枝产业注入新动能
山海协作,粤黔情深。
“以前种的是老品种,效益不好。现在团队来支持我们,不仅发展了新品种,还教我们嫁接和管理,今年收成很好,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荔枝成熟季,位于册亨县高洛街道羊场村的“美荔传说”荔枝园,游客正在采摘荔枝。看着大家品尝爽口清甜的荔枝,当地果农鲍伦方喜上眉梢。
2023年上半年,吴宇辉带领技术团队,手把手教当地农户荔枝高接换种技术、管护技术、管理方法。
“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我们与企业合作,对农户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共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荔枝新品种,进行提质增效,我们有信心推动册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农增收。”贵州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卢加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荔枝属于常绿果树,不仅生态效益好,而且今年市场上低端品种荔枝卖10多元一斤,高端品种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荔枝亩产1000斤至1500斤,按照每斤10元估算,每亩产值就有1万元至1.5万元,前景可观。
粤黔东西部协作为当地果农带来了新希望,推动当地荔枝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乘势起飞。
目前,册亨县种植荔枝1000余亩,吴宇辉团队对其中的500余亩荔枝进行了品种改良,预计明年开始试产,2026年将进入盛果期。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望谟、安龙、贞丰等沿江乡镇村民也种上了荔枝,农户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有奔头。
作为广东荔枝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吴宇辉还把多年来奔走于全国各地推广宣传荔枝、推动建设荔枝全产业链、打造荔枝品牌等广东经验带到了贵州。除了持续升级改造荔枝园,建立优质荔枝品种的种苗基地,他还计划发展荔枝产业衍生产品,包括荔枝酒、荔枝饮料等。同时,结合荔枝文化和北盘江的自然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与册亨的老百姓一起把荔枝产业做好做大。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先生将被贬时的满腹苦水唱成了甜蜜赞歌。如今在贵州册亨,也能品尝到惠州荔枝的鲜甜。
主创:刘久锋张博羽
一审:罗玉时
二审:秦丽
三审:金凤